摘要 在拒绝语言学转向之后,经验主义技术哲学中具有影响力的派别倾向于忽视甚至敌视结构主义和先验主义技术方法。本文借鉴卡西尔、布迪厄、维特根斯坦和利科的思想,对技术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理论化了技术的这些方面,并展示了这种解释学对于理解人工智能和算法数据处理等数字技术的意义。本文认为,先验和结构主义方法有助于我们揭示和评估人工智能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数字技术的语言、社会政治、身体和物质前提条件。考虑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提出的一些问题,本文表明这些先验结构或“语法”使人工智能的意义和使用成为可能,但同时也限制了它。因此,所提出的框架和研究计划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技术和其他技术,而且还能够对它们进行批判,从而最终实现质疑我们在世界上的生存方式的哲学任务。
如今,每个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或者简称为:人工智能伦理。如何控制社交网络上虚假新闻的传播?如何防止面部识别技术助长歧视和侵犯公民权利?我们应该禁止全自动致命武器系统吗?谁应对涉及自动驾驶系统的致命交通事故负责?在工作或行政程序中接受自动化系统的评估是否公平?然而,媒体上的辩论往往缺乏哲学的广度、深度和视角。Mark Coeckelbergh 多年来一直从事技术伦理和哲学领域的工作。他最近的短篇著作《人工智能伦理》旨在从哲学角度探讨人工智能伦理。他的观点在许多方面都是哲学的。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他首先定义人工智能伦理的问题,并将它们置于思想史的更广泛背景中,经常对许多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主流叙述、媒体、商业和坏哲学所传播的叙述采取令人耳目一新的批判立场(例如人工智能控制人类,人工智能是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其次,他将人工智能伦理中的当前争论映射到心灵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和形而上学中的一些较早的争论(第 1-6 章)。第三,他将人工智能伦理中的一些当前问题与道德、法律和政治哲学中的一些更广泛的主题联系起来(第 7-9 章)。第四,同样基于他在人工智能伦理一些政策举措中的第一手经验,他对一些现有政策文件和实现人工智能(全球)政策的一些开放挑战进行了批判性介绍(第 10-11 章)。最后,他反思了人工智能伦理与二十一世纪其他重大全球挑战,特别是环境紧急情况的关系(第 12 章)。本书的第一部分,即哲学部分,读起来很有趣,作者似乎更擅长在两者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