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Dorina BONEA 克拉约瓦大学,农学院,罗马尼亚多尔日县 Libertatii 街 19 号,电话/传真:+40 251 418 475,电子邮件:dorina.bonea@edu.ucv.ro,dbonea88@gmail.com 通讯作者:dbonea88@gmail.com 摘要 小麦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营养支持;因此,小麦育种过程对于满足对具有更好农艺性状的品种日益增长的需求非常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育种者尝试了各种育种技术来改良所需性状,但这些技术已被证明是费时费力的。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来加速和促进作物改良。本文所使用的方法重点是使用来自 EU-SAGE 平台的数据来处理、分析和提供有关小麦基因组编辑应用的最新信息。迄今为止(2024 年 1 月 20 日),该平台已注册了 43 项 CRISPR/Cas 技术申请、3 项 BE 技术和 1 项 TALEN 技术申请。美国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方面位居第二,仅次于中国。通过这些应用获得的所有新小麦基因型都不含有外来 DNA,满足多个国家监管部门接受和批准的条件。这些包括对农民和消费者都很重要的特性,从而有助于全球加大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努力。关键词:碱基编辑、CRISPR/Cas 系统、谷物产量、品质、TALEN 介绍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需要增加粮食产量。由于气候变化和其他压力,确保足够的粮食生产相当困难。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全球约 35% 人口的主食作物,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人类食品,五分之一用于动物饲料 [14]。2021 年小麦种植面积为 2.207 亿公顷,全球产量达到 7.708 亿吨 [12]。据 [41] 称,为确保粮食需求,到 2034 年,小麦产量必须增加 50%。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育种者通过各种技术开发了新品种。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传统技术(杂交、选择等)育种,但这些技术成本高昂且需要很多年。生物技术(转基因、基因组编辑等)为实现
摘要 本研究使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工具分析了中欧和东欧 (CEE) 的经济不平等。洛伦兹曲线起源于 1905 年,由 Max O. Lorenz 概念化,是说明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基尼系数则是评估数值不平等的补充。该研究通过欧盟统计局研究了 11 个中东欧国家十年的数据,构建了洛伦兹曲线,以直观和定量的方式描述收入分配的变化。百分位数分析揭示了细微的差异,深入了解了不平等的演变。从方法论上讲,该研究解决了挑战,认识到洛伦兹曲线在收入分配详细信息方面的优势,但也认识到其在数据敏感性方面的劣势。研究结果表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协同作用,全面概述了中东欧的经济不平等。关键词:经济不平等,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不平等分析,收入分配JEL分类:D31,D63,F00,H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