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 月 13 日至 17 日,在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日本原子能机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数据部门共同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重点讨论了 Hauser-Feshbach 理论在裂变产物产量 (FPY) 评估和裂变建模中的应用。这次会议是为各研究所计划建立新的 FPY 数据库所做的准备工作。我们讨论了 Hauser-Feshbach 统计衰变模型的实施情况,以计算裂变碎片的去激发,并对各研究所可用的三个代码进行了相互比较——CCONE(日本原子能机构)、CoH/BeoH(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 TALYS(国际原子能机构)。讨论包括我们可以通过模型生成的裂变可观测量类型、初始碎片配置的估计(裂变后和瞬时粒子发射前),以及这些代码的未来开发,以使其适用于 FPY 数据评估。
我们已经建立了先进聚变中子源 (A-FNS) 的概念设计。为了获得聚变 DEMO DT 反应堆合格材料所需的辐照数据,我们新设计了九个测试模块 (TM) 以在 A-FNS 中实施。测试模块的设计基于一种新的独特维护方案:“与屏蔽塞集成的水平维护方法”。测试模块中 F82H 样品的目标 dpa 在运行可用率为 50% 的运行期间约为 10dpa/fpy。我们确定了测试单元中 TM 的配置,以实现每个测试模块所需的辐照数据。我们对锂靶系统的氚迁移进行了初步估计。发现需要 10 5 m 3 /h 的连续通风和几个容积为 30 m 3 的排水箱来排放每周的废水。 A-FNS 的设计目的是使产生的大量中子不仅可用于聚变材料辐照,还可用于各种非聚变用途。我们新设计了一个模块,用于生产大量用于医疗用途的 99 Mo。这种非聚变用途的模块可以安装在测试单元中,并兼容聚变材料辐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