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racf命令的ICH消息。。。。。。。。。。。。。81 addGroup命令消息。。。。。。。82 adduser命令消息。。。。。。。。83连接命令消息。。。。。。。87删除命令消息。。。。。。。。88 deluser命令消息。。。。。。。。90 delgroup命令消息。。。。。。。93允许命令消息。。。。。。。。95密码命令消息。。。。。。。98 addsd和deldsd命令消息。。。101 rdefine命令消息。。。。。。。。109 Ralter命令消息。。。。。。。。115 rdelete命令消息。。。。。。。120 RLIST命令消息。。。。。。。。。122 setropts命令消息。。。。。。。123 RVARY命令消息。。。。。。。。140个AltGroup命令消息。。。。。。。153 altuser命令消息。。。。。。。156 altdsd命令消息。。。。。。。。164 Listuser命令消息。。。。。。。169搜索命令消息。。。。。。。。171 ListGrp命令消息。。。。。。。。174
神经传递的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是,每种神经递质只能与非常特定的匹配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方式与钥匙与锁的结合方式非常相似。传递发生后,神经递质要么被酶(一种加速身体某些过程的化学物质)分解,要么被释放它的神经元重新吸收。重新吸收的神经递质可以在以后重新使用。显示神经传递过程的图表。
身份验证是经典密码学中一个研究较为深入的领域:发送者 A 和接收者 B 共享一个经典私钥,希望交换一条消息,并保证该消息未被控制通信线路的不诚实方修改(或替换)。本文研究了量子消息的身份验证。虽然从经典角度来看,身份验证和加密是独立的任务,但我们表明,除非对消息进行加密,否则任何验证量子消息的方案都不安全。假设 A 和 B 可以访问一个不安全的量子信道并共享一个私有的经典随机密钥,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案,使 A 能够通过将 m 量子比特消息编码为 m + s 个量子比特来对其进行加密和身份验证(无条件安全),其中错误概率随安全参数 s 呈指数下降。该方案需要大小为 2 m + O ( s ) 的私钥,这是渐近最优的。我们还讨论了对量子消息进行数字签名的问题,并表明即使只有计算安全性,这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