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加阴极材料的能力,氧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ARR)已在基于Li/Na的氧化氧化物中引入,以提供超出常规阳离子氧化还原反应(CRR)的电荷补偿空间。[13–15]然而,高压下晶格O 2-离子的激活通常会导致不可逆的氧气释放,从而加速了结构性重建,并导致了能力和伏特的迅速衰减。[16–18]因此,氧气的电化学实现可逆ARR的利益对于实现高能阴极材料至关重要,这仍然具有挑战性,并且可以重现创新的结构设计。与锂离子系统相比,尤其是与富含Li的配置,似乎在氧气行为上是高度不可逆的,[19]各种Na-ion Sys-tems显示出可逆的ARR,但仅在最初的几个周期中。[11,13,14,16,19-35]这些作品表明了基于ARR的Na-ion电极的有希望的功能,这激发了我们探索优化策略,这些策略可以通过维持ARR的高压操作,同时通过维持其结构稳定性,使其能够实现Na-ion pathode材料的高压操作,同时又可以实现其结构稳定性。mn和fe是地壳中的两个高度丰富的元素,因此高度可取,用于设计笔尖的阴极材料。[41][36]然而,由于1)由于1)无法控制的氧气离子的不可控制的反应途径而在高电压下以Fe/Mn的基于Fe/Mn的阴极材料的速度快速降解和严重的结构转化,2)与Jahn-Teller exterct of Mn 3 + feo 6 + 3 +相关的有害结构性降解途径。 Fe 3 +的NeOS迁移/陷阱迁移到碱金属层中,特别是在高压下循环(> 4.0 V VS Na/Na +),[35,37-40]和4)带有TM层幻灯片的复杂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