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学说的本质是将量子概率解释为主观的。也就是说,QBist 概率并不反映相对频率、客观机会或其他物理概率概念;它们更倾向于量化个人主观的信念程度。QBist 概率的主观性可以通过赋予概率 1 语句的含义来说明。如果 QBist 代理以概率 1 预测实验结果,这并不意味着该未来结果的物理状态;特别是,它并不意味着结果必然会实现,也不意味着所讨论的结果已经存在于外部世界中,等待被揭示。唯一的暗示是代理完全相信会找到所讨论的结果。这是关于她或他的期望的事实,而不是关于物理世界的事实。(Dieks 2022,3f。)
QBism 早已认识到量子态、POVM 元素、Kraus 算子,甚至幺正运算都是一脉相承的:它们表达了代理信念系统的各个方面,这些方面涉及她可能对外部世界采取的行动的后果(对她而言)。这种行动-后果对通常被称为“量子测量”。当将量子理论的微积分引入到这种测量概念时,它被视为贝叶斯决策理论的经验主义补充。这种激进的方法使 QBism 能够消除困扰其他量子力学解释的概念问题。然而,有一个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如果 QBist 不相信存在一个随时间演变的本体(独立于代理)动态变量,那么在没有进行测量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对她的量子态分配有任何限制?她为什么要引入幺正或开放系统量子动力学?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范弗拉森反射原理的表示定理来回答这些问题。简而言之,代理对量子动力学的分配代表了她相信她正在考虑的测量行为不会改变她未来赌博的当前赔率。这种方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可以理解“开放系统动力学”,而无需引入“具有测量记录的环境”,这在量子测量的退相干解释中很常见。相反,QBism 的理解更根本地依赖于代理对感兴趣的系统(而不是系统加环境)的信念以及她对她可能在该系统上执行的测量的判断。更广泛地说,这个结果证实了 QBism 的论点,即测量本身是量子理论的核心概念,因此是任何未来 QBist 本体论都必须依赖的框架。
我们描述了一种基于量子理论的量子贝叶斯 (QBist) 方法对采用量子或经典力学的理性决策代理进行建模的通用方法。通过一个代理的属性可能影响另一个代理的方案这一附加要素,我们得到了一个灵活的框架来处理多个相互作用的量子和经典贝叶斯代理。我们在几种环境中进行了模拟以说明我们的构造:从外源接收信号的量子和经典代理、两个相互作用的经典代理、两个相互作用的量子代理以及经典和量子代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多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用户的一致处理可能使我们能够正确解释现有的多代理协议,并可能为量子算法设计等其他领域提供新方法。
Springer Link 摘要:根据胡塞尔的说法,epochè(或判断悬置)必须是未完成的。它要一步一步地进行,从而定义各种“还原”层。在现象学中,至少可以区分出两个这样的层次:生活世界还原和先验还原。量子物理学诞生于生活世界还原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海森堡的说法,还原为可观测量,根据玻尔的说法,还原为实验装置的经典性质。但 QBism 挑战了哥本哈根解释所倡导的这种有限版本的现象学还原。QBists 声称量子态是“对指针读数体验的期望”,而不是对指针位置的期望。他们关注生活体验,而不仅仅是宏观变量,这相当于进行先验还原,而不是停留在生活世界还原的相对肤浅的层面。我将表明,量子物理学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几个理由,让我们可以深入到现象学还原的最深层次,甚至可能比标准的 QBist 观点更进一步:不仅还原为经验或“纯粹意识”,而且还还原为“活生生的现在”。
根据QBISM,量子状态,统一的演变和测量操作的摘要都被理解为使用形式主义对代理商的个人判断。同时,量子测量结果被理解为同一代理人的个人经验。Wigner的朋友的难题,其中两个代理表面上对是否有测量值有不同的说明,因此对QBISM没有任何悖论。的确,Wigner的原始思想实验的解决是Qbist思维发展的核心。本文的重点涉及对Wigner难题的两个非常有启发性的修改:一个,Frauchiger和Renner最近的无关定理(Nat Commun 9:3711,2018),另一个是Baumann and Brukner和Brukner的思想实验(量子,逻辑,逻辑,逻辑:Itamar pitows of Itamar Pitowsky,springsky,Commer,2020年)。我们表明,一旦朋友和威格尔都将量子理论的个人用途理解为平等基础的代理人,这些作品中强调的悖论特征就消失了。Wigner对他朋友的行动随后从朋友的角度开始成为朋友对Wigner采取的行动。我们的分析基于一种量子哥白尼原则:当两个代理人相互采取行动时,每个代理都具有双重作用,作为对方的物理系统。Quantum理论的使用者没有比其他任何人更有特权。与Wigner原始论文的观点相反,在“暂停动画”中都不应将其视为。从这个角度来看,QBISM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可以理解Wigner的朋友思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