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刊简要概述了高分辨率星载射电天文学的现状。在射电天文学中,通过采用干涉测量法,特别是其“终极”体现——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法 (VLBI),可以实现高角分辨率。本文发表的时机似乎非常恰当:2019 年将因与本期特刊主题相关的两个里程碑而载入射电天文学史。首先,作为第二个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个专门的空间 VLBI 任务,由俄罗斯牵头的 RadioAstron(Kardashev 等,2013)在成功运行 7.5 年后完成了其在轨寿命。这项任务,连同它的两个前身,即 1986-1988 年的首次示范性轨道 VLBI 与 NASA 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OVLBI-TDRSS) (Levy 等人,1986) 以及首次专门的空间 VLBI 任务,即日本主导的 VSOP/HALCA (Hirabayashi 等人,1998),构成了 VLBI 系统基线超过地球直径的首批示例。RadioAstron 任务(本期特刊介绍了其部分结果)在其观测波长上提供了最高的角分辨率。本特刊中 Bayandina 等人、Bruni 等人、Edwards 等人、Gabuzda 等人、Jauncey 等人、Kovalev Yu.A. 等人、Kovalev YY 等人、Kravchenko 等人、Richards 等人、Shakhvorostova 等人、Shatskaya 等人、Zakhvatkin 等人和 Zensus 等人的论文回顾了 RadioAstro 的结果以及补充的地面研究和一些有关 RadioAstron 操作的主题。其次,2019 年标志着超大质量黑洞及其相对论“阴影”直接成像研究时代的开始。事件视界望远镜 (EHT) 合作组织 (2019) 进行的 230 GHz 全球地球甚长基线干涉测量观测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然而,进一步研究黑洞阴影的线性分辨率与事件视界相当,需要更清晰的视野。这可以通过在亚毫米波长处进行观测来实现,这比最近 EHT 在波长为
第一代专用空间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SVLBI) 任务的运行期始于 1997 年,当时日本主导的 VSOP/HALCA 任务发射,并将于 2019 年俄罗斯主导的 RadioAstron 任务完成飞行运行后结束。在此之前,1986-1988 年进行了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TDRSS) 的 SVLBI 演示实验。虽然从第一次演示实验和两次专用 SVLBI 任务中吸取的全面经验教训仍有待深入研究,但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结论。本文讨论了这些任务在四十年间从最初的 SVLBI 概念发展到运行状态过程中的一些实施问题。2019 COSPAR。由 Elsevier Ltd. 出版。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