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王少达 周二/周四:6.30-7.50pm。 Keller 0001 本课程将让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经济的相关问题:中国的经济历史,过去四十年改革的成功及其原因,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具体制度以及它在21世纪面临的问题。 本课程由四个部分组成:(1)1949年之前:我们将讨论中国与西方的“大分流”,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以及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兴起;(2)中央计划:我们将讨论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的逻辑和后果,以及偏离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运动;(3)经济改革与开放:我们将讨论1978年以来的中国的经济改革,重点关注改革进程背后的政治和经济逻辑; (4) 改革后主题:我们将讨论当代中国经济的不同领域,包括与农村发展、财政制度、土地财政、国有部门、环境、法治、产业政策、数字经济等相关的主题。评分标准:10%课堂参与、40%期末家庭考试、50%期末论文。家庭考试将根据讲座和阅读材料提出三道论文题目。对于期末论文,学生可以最多两人分组进行,限制为15页(1.5行距)。论文可以是任何与中国经济相关的主题。例如,它可以是一篇关于中国一些重要经济政策的深入评论文章,如介绍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背景和演变;也可以是一份正式的研究计划,其中包含明确的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制度背景讨论和严谨的研究设计。欢迎学生在选择论文主题之前咨询助教或导师。助教:高浩然 (haorangao@uchicago.edu) 电子邮件:您可以通过 shaoda@uchicago.edu 联系我。请以“[ PPHA 35585 ] X”格式撰写电子邮件主题(将“X”替换为您的问题或问题的简短标题)。电子邮件中应包含您的全名。如果课程大纲未涵盖管理问题,或者您对课程的疑虑,请随时给我写信。课程材料的具体问题应在讲座或办公时间内回答。讲师办公时间:周五下午 5-6:30(Canvas 中的 Zoom 链接)助教办公时间:周四上午 9-10 点(Canvas 中的 Zoom 链接)暂定课程主题
作者感谢 Nancy Qi、Seema Jayachandran、Ameet Morjaria 和 Chris Udry 的指导;阿里尔·本伊沙,尼古拉·比安奇,理查德·布卢姆,利维·博克赛尔,曹一鸣,里卡多·达希斯,阿克塞尔·德雷尔,鲁本·杜兰特,乔治·叶戈罗夫,雷·菲斯曼,安德烈亚斯·福克斯,马丁·菲斯宾,凯·格林,悉达多·乔治,约翰内斯·豪斯霍费尔,马泰奥·马格纳里科特,阿列克谢·马卡林,泰德·米格尔,杰西卡·潘,迈克尔Porcellacchia、Paul Schaudt、Tuan-Hwee Sng、Miguel Talamas、Rainer Thiele、Christoph Trebesch、Shaoda Wang、Jaya Wen、David Yang、Song Yuan 以及 NBER、巴塞罗那 GSE 夏季论坛以及无数其他会议和研讨会的参与者提供了有用的评论; Kevin Acker、Aidan Chau、Manfred Elfstrom、Wenwei Peng、Shaoda Wang 和 Cheryl Wu 提供数据帮助;John Acker 提供文字编辑;Zhentao Jiang、O'Rianna Yew Jingqing、Lan Wang、Zixin Wei、Zhiyao Xu、Johnny Lee Zhuang Yu、Tianyu Zhang,尤其是 Chuyue Tian 提供出色的研究协助。作者非常感谢教育部 AcRF Tier 1 拨款 FY2023-FRC2-006 的资助。本文部分内容的旧版本之前以“中国对外援助:政治决定因素和经济影响”为标题发布,首次提交于 2018 年 6 月,并于 2021 年 10 月作为草稿发布。
2023 年冬季 讲师:王少达 周二/周四:上午 11:00-12:20(第一节);下午 3:30-4:50(第二节) 本课程将让学生熟悉与当代中国经济相关的问题:它的历史、过去四十年改革的成功及其原因、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具体制度以及它在21世纪面临的问题。 本课程由四个部分组成:(1)1949年之前:我们将讨论中西方的“大分流”、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百年屈辱”以及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兴起;(2)中央计划:我们将讨论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的逻辑和后果,以及偏离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运动; (3)经济改革开放:我们将讨论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重点关注改革进程背后的政治和经济逻辑;(4)改革开放后主题:我们将讨论当代中国经济的不同领域,包括与农村发展、财政制度、土地财政、国有部门、环境、法治、产业政策、数字经济等相关的主题。评分标准:5%课堂参与,45%短文(3篇,每篇15%),50%期末论文。每位学生应(独立)根据课堂上涉及的任何主题撰写三篇回应文章,文章不应超过800字。回应文章应该非常简要地概括感兴趣的话题,并对其进行批判性讨论。全面性不是回应文章的重点,新问题、想法、见解和批评将受到高度重视。第一篇回应文章应在第 5 课后一周提交,第二篇应在第 9 课后一周提交,第三篇应在第 18 课前提交。逾期提交每天扣 1 分。期末论文允许学生以 2 人为小组进行,篇幅不得超过 15 页(1.5 行距)。论文主题可以是任何与中国经济相关的主题。例如,它可以是一篇关于中国某些重要经济政策的深入评论文章,如介绍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背景和演变;也可以是一份正式的研究计划,其中包含明确的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制度背景讨论和严谨的研究设计。建议学生在选择期末论文主题之前咨询助教或导师。期末论文应在 3 月 6 日星期三下午 5 点(CST)前提交。逾期提交不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