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在 TGCT 中发现了两种与非肿瘤性滑膜细胞高度相似的复发性肿瘤细胞群。我们已将 GFPT2 确定为突出 TCGT 中肿瘤细胞的标记。我们发现肿瘤细胞本身不表达 CSF1R。我们确定了 TGCT 和 GCTB 中巨细胞之间重叠的 MAB 特征。结论:TGCT 中的肿瘤细胞与非肿瘤性滑膜细胞高度相似。肿瘤细胞缺乏 CSF1R 表明它们可能不受当前疗法的影响。肿瘤细胞中 GFPT2 的高表达与 YAP1/TAZ 通路的激活有关。此外,我们还确定了肿瘤细胞中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这些发现表明该肿瘤中还有两条额外的靶向通路。
目的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TGCT) 的病因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职业性溶剂暴露与该病有关。先前分析这些暴露的研究报告了不一致的结果,可能与暴露评估方法有关。本研究旨在调查职业性溶剂暴露对年轻男性患 TGCT 风险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根据法国国家 TESTIS 病例对照研究中 454 名病例和 670 名年龄在 18-45 岁之间的对照者的一生工作经历,研究了职业性溶剂暴露和 TGCT 风险。使用以下方法估算溶剂暴露:(i) 按工作暴露矩阵 (JEM) 分配暴露和 (ii) JEM 结合特定问卷 (SQ) 和专家评估 (EA) 中的自我报告暴露数据。使用条件逻辑回归模型估算优势比 (OR) 和 95% 置信区间 (CI)。结果两种方法(JEM 和 JEM+SQ+EA)均显示 TGCT 与三氯乙烯暴露之间存在一致的关联(暴露与未暴露;JEM=OR 1.80 [95% 置信区间 (CI) 1.12–2.90] 和 JEM+SQ+EA= OR 2.59(95% CI 1.42–4.72)。两种方法还观察到与酮酯和燃料及石油基溶剂的正相关。结论结果表明,某些有机溶剂可能与职业暴露男性的 TGCT 发病机制有关。JEM+SQ+EA 的联合使用似乎可以通过考虑个体暴露差异来限制错误分类,因此,是一种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评估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
手术切除(开放或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是TGCT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据报道局部复发率为16% – 47%(4,5)。此外,TGCT的发病机制归因于集落刺激因子1(CSF-1)的过度表达,这是由于CSF1基因与t(1,2)易位中的VI型胶原α3启动子融合导致的CSF-1过度表达(6)。因此,针对CSF-1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轴的全身疗法已经开发出来(7)。培昔达替尼是美国首个获批的用于治疗TGCT患者的全身疗法(8)。据报道,该药物的反应率良好,但也需要进行包括肝毒性在内的风险评估(9)。相比之下,其他治疗药物也已提出,在治疗
Vimseltinib (DCC-3014) 是一种强效且高度选择性的集落刺激因子 1 受体 (CSF1R) 开关控制激酶抑制剂,可与开关口袋区域结合。2,3 在 TGCT 中,CSF1 基因表达异常,高水平的 CSF1 基因会驱动肿瘤肿块的扩张。4 Vimseltinib 与 CSF1R 受体结合可降低 CSF1 的作用,从而减少肿瘤生长和疾病症状。5,6 Vimseltinib 正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用于治疗无法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的成人 TGCT 患者。在 III 期临床试验 (MOTION, NCT05059262) 中,参与者在第一部分每周两次口服 30 毫克 vimseltinib,共 24 周,然后在第二部分每周两次口服 30 毫克,这是长期开放标签治疗阶段。1
基于关键阶段3运动研究的结果,在该研究中,vimseltinib与安慰剂相比,该患者人群的统计学意义且具有临床意义的客观反应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和有意义
铂类耐药性疾病和新疗法铂类耐药性疾病仍然是 TGCT 的治疗挑战,目前尚无关于实现疾病缓解的最佳挽救治疗的共识。目前,在此情况下使用几种基于铂类的标准剂量化疗方案 - VeIP(长春花碱 + 异环磷酰胺 + 顺铂)、VIP(依托泊苷 + 异环磷酰胺 + 顺铂)、TIP(紫杉醇 + 异环磷酰胺 + 顺铂)和 EP(依托泊苷 + 顺铂)31 – 33 ,以及高剂量化疗后进行自体骨髓移植 34 – 38 。这种情况的复杂性和频率意味着指南建议此类治疗应在专科中心进行。该领域取得进展的关键是多中心和跨国合作。这种合作得益于国际生殖细胞肿瘤组织的发展,例如国际全球生殖细胞肿瘤合作组 (G3) 和恶性生殖细胞国际联盟 (Ma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