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温度梯度热扩散的离子热电材料是最近出现的一类新型材料。在这些材料中,离子的热扩散产生的热电压比暴露在相同温度梯度下的经典电子热电材料高几个数量级。电解质如今被视为热电材料,因为它们成本低、热导率低、热稳定性和电稳定性高。[5] 另一个主要优点是工作温度低于 250°C,这包括 50% 的所有产生废热。[6] 沿热梯度热扩散的离子无法进入电子电路,因此会积聚在电极/电解质界面,形成双电层。在对理想超级电容器进行热充电时,存储的电能与热电压二次相关:
助理教授,2010 年 11 月 - 2016 年 8 月 杨百翰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犹他州普罗沃 助理教授,2010 年 7 月 - 2016 年 8 月2016 机械工程系 杨百翰大学,犹他州普罗沃 Neville Hogan 教授的研究助理,2004-2008 麻省理工学院纽曼生物力学和人类康复实验室,马萨诸塞州剑桥 表征腕部旋转的生物力学和神经控制 H. Frederick Bowman 博士的研究助理,2001-2004 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健康科学与技术部,马萨诸塞州剑桥 设计并建模非侵入性热扩散灌注探头 H. Frederick Bowman 博士和 Brian Whisenant 博士的研究助理,2001 年夏天 犹他大学医院,犹他州盐湖城 对患者进行非侵入性灌注测量 David Clarke 教授的研究助理,2000 年夏天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 对氮化镓半导体材料进行拉曼光谱测量 Larry Howell 教授的研究助理,2000 年冬季 柔性机制和 MEMS 研究组 杨百翰大学犹他州普罗沃大学 编辑教科书并创建用于建模柔性机制的软件 1999 年夏季 Ian Hunter 教授的研究助理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仪器实验室,马萨诸塞州剑桥 药物微阵列中的蒸发特性 专业发展
Internet技术(IoT)的进步推动了灵活/可穿戴气体传感器的开发。在这方面,电阻性气体传感器由于其高灵敏度,稳定性,低功耗,低运营成本以及易于集成到可穿戴电子产品而引起了很多关注。电导性聚合物材料越来越多地用作电阻气体传感器中的电子材料[1-3]。在这方面,观察到低成本和用户友好的传感器的兴趣显着增加[4,5]。电阻传感器的主要问题是低灵敏度,选择性和测量参数的狭窄变化范围。这源于有机半导体的低电荷载体迁移率[3]。增加电荷载体迁移率的方法之一可能是使用分隔两个聚合物膜的区域的界面电导率[6]。早些时候,在研究[7]中,在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大气中,聚合物膜界面的电导率浓度依赖性。这项工作的目的是研究在两种有机介电聚二苯基苯基苯基苯乙烯的亚微米膜上形成的准二维结构的可能性[7-9]作为生物气体传感器的基础。实验样品由两种聚合物膜组成,它们之间有电极(图1)。通过在2000 rpm中在环己酮中的聚合物溶液离心1分钟,在载玻片上形成了底部膜。应用膜后,将样品进行两阶段的干燥:首先在正常条件下进行60分钟,然后在150℃的真空中进行60分钟。之后,通过热填料溅射形成50 nm厚的金电极和2 mm的长度;电极间距离约为30 µm。根据上述过程制造顶部聚合物层。底部的聚合物层厚度为800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