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行为困难的主要可修改风险因素是严厉和不敏感的育儿,并且已经假设育儿影响儿童行为的生物学机制是通过儿童DNA甲基化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物学机制。我们试图部分解决育儿与儿童DNA甲基化以及行为相关的假设。方法:行为困难的幼儿(12至36个月的儿童)被随机分配给视频反馈干预措施,以促进育儿和敏感学科(vipp-SD)(n = 151)或往常的护理(n = 149)。儿童颊样品在随访后2年(3 - 5岁的儿童,VIPP-SD组n = 106,通常的护理组n = 117)中收集,并在NR3C1,FKBP5和氧气基因上评估了DNA甲基化。使用儿童症状(PPAC)的学前班父母说明,在基线,干预后和随机后2年进行了儿童行为。我们检查了DNA甲基化,DNA甲基化与行为的关联以及性别差异的群体差异。结果:对于NR3C1和Oxyr基因,尽管所有非签名的发现都在假设的方向上,但没有群体差异,性别差异或DNA甲基化与儿童行为的关联。对于FKBP5 DNA甲基化,群体和性别之间存在显着的相互作用,使得通常护理组的雄性DNA甲基化高于雌性,但在干预组中,女性的DNA甲基化高于男性。但是,FKBP5 DNA甲基化与男性或女性的行为无关。讨论:我们提供的第一个证据来自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重点是改善与压力反应性和精神病理学有关的关键基因的儿童DNA甲基化的性别变化的育儿。这项研究增加了我们对将育儿与儿童行为联系起来的因果机制的理解,这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很重要。关键限制是仅在一个时间点评估儿童DNA甲基化,因此我们无法评估DNA甲基化的变化。但是,我们证明了可以收集和分析来自年幼的孩子接受育儿干预措施的家庭的DNA样本,从而为这一主题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