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太空中最大的人造结构,于 1998 年发射升空。它作为宇航员的栖息地,自 2000 年以来一直有人居住。参与机构:国际空间站是美国(NASA)、俄罗斯(Roscosmos)、欧洲(ESA)、日本(JAXA)和加拿大(CSA)航天机构的联合努力。轨道:国际空间站绕地球运行的轨道距离地球约 400 公里。速度:它以每小时约 28,000 公里的速度绕地球运行,每 90 分钟绕行一周。目标:国际空间站旨在增进我们对太空和微重力的了解,支持新的科学研究,并体现国际合作。
1 德国科隆航空航天中心 (DLR) 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辐射生物学系,2 德国萨尔布吕肯萨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3 比利时核研究中心 (SCK CEN) 跨学科生物科学微生物学部,比利时 Mol,4 比利时那慕尔大学 Narilis 研究所微生物生物学研究部 (URBM),5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佩塔卢马 NASA 艾姆斯研究中心/湾区环境研究所,6 德国萨尔布吕肯萨尔大学无机固态化学系、元素分析,7 荷兰诺德维克 ESA 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 (ESTEC),8 意大利里窝那 Kayser Italia Srl,9 瑞士卢塞恩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生物技术空间支持中心 (BIOTESC),10 柏林罗伯特·科赫研究所, 德国
太空生产应用基于低地球轨道(LEO)的应用研发微重力应用,旨在展示基于空间的制造和生产活动,以促进新的业务增长和资本投资,代表可扩展和可持续的市场机会,并产生重复性价值,有可能产生对太空的需求和收入。
宇航员 Loral O'Hara 和 Jasmin Moghbeli(从左至右)站在微重力科学手套箱前,这是国际空间站命运号实验室舱内进行生物和物理实验的研究设施。Moghbeli 在微重力科学手套箱中安装了 Flawless Photonics 公司用于在太空中拉制光纤的机器。
u在2012年,J-SSOD技术演示被淘汰。u NASA和美国私营部门可以运营Kibo的卫星释放任务。U到2020年11月,已成功从Kibo释放了267颗卫星。
• 目标是演示在微重力条件下液态甲烷的首次转移和长期储存。然而,演示在启动低温冷却器时遇到了问题。结果,液体的温度开始上升,液态甲烷变成了气体,并安全地从有效载荷中排出。虽然 RRM3 不再能进行低温燃料转移,但它在空间站的四个月让 NASA 了解了在太空中储存和转移低温燃料所需的技术。该任务将使用维修和检查工具执行其他计划中的操作。
• 亮点包括:流体转移、正在进行的食物生理学操作(第一个主题)、最终团队任务切换飞行操作、完成 Veg04B 操作并最终收获,以及使用 HRP 空间线性加速度质量测量装置 (SLAMMD) 的 ISSP/SpaceX DTO
• 欧洲航天局正在为国际空间站开发 3D 生物系统,其中包括一台 3D 生物打印机,以利用该技术进行太空研究,以及培养、刺激和分析样本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