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r, D. (2006)。音乐对于道德和精神修养的意义。音乐教育哲学评论,14(2),103 – 117。 Chao, YR (1956)。汉语的声调、语调、歌唱、吟诵、宣叙调、调性作曲和无调性作曲。收录于 M. Halle、HG Lunt、H. McLean 和 CH Van Schooneveld (Eds.) 为罗曼·雅各布森:六十岁生日论文集(第 52 – 59 页)。 Morton。Lai, TC 和 Mok, R. (1981)。玉笛:中国音乐的故事。斯温顿书。 Lindqvist, C. (2006)。秦。Albert Bonniers。 Liu, J. (2014)。古典儒家的音乐艺术与美学。收录于 V. Shen (Ed.),《道与古典儒家哲学》(第 227 – 244 页)。Springer。https:// doi.org/10.1007/978-90-481-2936-2_10 。Pian, RC (2000)。声调和声调:将音乐元素应用于中文词语。《汉语语言学杂志》,28 (2),181 – 200。Ross, D., Choi, J., & Purves, D. (2007)。语音中的音乐间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04 (23),9852 – 9857。https://doi.org/10.1073/pnas。0703140104 。Schellenberg, M. (2012)。在声调语言中,语言决定音乐吗?民族音乐学,56(2),266 – 278。 Tien,A。(2015)。中国音乐的语义学:分析选定的中国音乐概念。John Benjamins。 Van Gulik,RH(2011)。中国琵琶传说(第 3 版)。兰花出版社。 Wang,WS-Y。(1973)。汉语。科学美国人,228(2),50 – 63。 Wee,L.-H。(2007)。揭示普通话声调与音乐旋律的关系。汉语语言学杂志,35(1),128 –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