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年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开始出现,并有报道呈波浪式出现(Strausbaugh et al ., 1996)。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数据报告,重症监护病房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数量急剧增加,达到 59.5%-64.4%(Klevens et al., 2006)。目前已知的葡萄球菌的药物靶点包括肽聚糖生物合成途径的青霉素结合蛋白。以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非常有效。此外,由于改良型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生物合成和β-内酰胺酶的生物合成,这些药物现在不再有效 (Kong et al .,2010)。全世界都在关注研究一种以前未曾研究过的抗生素的可能性。
a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药学院药物输送技术中心,吉隆坡 50300,马来西亚 b 吉隆坡大学皇家医学院霹雳第三分校药学院与健康科学学院,霹雳 30450,马来西亚 c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吉隆坡 56000,马来西亚 d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药学院药物与草药研究中心,吉隆坡 50300,马来西亚 e 雷丁大学药学院,雷丁 RG66AD,英国 f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吉隆坡 56000,马来西亚 g 兽医学与动物科学大学药物科学研究所,拉合尔 54000,巴基斯坦 h XORIX Sdn Bhd,登嘉楼 Dungun 23000,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