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两种浮萍:青萍和浮萍在不同温度(15–25 °C)和光周期(12–24 小时)组合下生长发育的情况,同时控制电导率、pH 值和氧含量等物理化学参数。将植物置于合成氮培养基中,并监测其生长 40 天。使用方差分析 (ANOVA) 和主成分分析 (PCA) 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浮萍在较高温度(25 °C)和较长光周期(24 小时)下生长得更好。在最佳条件(25 °C 和 12 小时光周期)下,青萍的表面积覆盖率高达 58.4%,生物量超过 1.44 克鲜重,表明其能高效利用有利条件。而 Lemna trisulca 在极端条件下(15 °C 和 12 小时光照周期)表现出更稳定的生物量(1.03 克鲜重)增长和 45.8% 的覆盖率。关于对变化的物理化学条件的适应性,Lemna minor 对有利参数的响应更好,在最佳 pH 6.05 和电导率 31.6 µS/cm 下实现更高的生长率,而 Lemna trisulca 即使在变化更大的条件下也表现出稳定的生长,在较高电导率(583 µS/cm)和较低 pH(6.96)下生长下降最小。研究结果表明,Lemna minor 在最佳条件下更具竞争力,这可能是由于其更有效地利用了可用资源。其快速生长使其在生物修复中特别有价值,而 Lemna trisulca 可能更好地应对变化的水生条件。结论强调了这两个物种之间的适应性差异,这对于管理水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浮萍适合于稳定的环境,而浮萍则适用于变化多端的条件,这表明它们在环境保护和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多种潜在用途。这些研究为浮萍的适应能力提供了重要数据,这对于有效管理水生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研究了跨临界二氧化碳(CO 2)循环与常规地热双闪光循环的整合,以提高各种入口温度(225°C,250°C,275°C)的能量和充电效率。尽管地热双重闪光周期和CO 2跨临界周期都因其高效率和可持续性而被认可,但在不同的热条件下解决其合并性能的全面比较分析仍然很少。为了弥合这一研究差距,开发了一个详细的计算模型,以评估在各种操作场景下基础和集成系统的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集成系统在能源效率方面产生显着提高,基本周期为0.112、0.1265和0.1383,相比0.08436、0.1038和0.1197。exergy分析揭示了在较高温度下的潜在热效率挑战,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该研究还探讨了分离器压力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表明精确的压力管理可以大大增强功率输出。调查结果倡导更广泛地采用综合地热系统,强调了它们的潜力,以实质上提高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效率,并提出了用于系统优化和环境影响评估的未来研究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