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子质量是物种繁殖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Cenostigma pyramidalis 对于恢复退化地区具有重要特性。然而,由于它生长在卡廷加,这种物种更容易受到植物病原体的感染。因此,在种植前后处理其种子以防止真菌的发生非常重要。这些替代方法之一是使用硅,它有助于提高活力和控制疾病。在这种情况下,目标是评估不同来源的硅在控制与 C. pyramidalis 种子相关的天然真菌及其生理质量方面的作用。实验在巴西帕拉伊巴联邦大学阿雷亚校区 II 的植物病理学实验室进行。种子在经过划痕处理以克服休眠后,用以下物质处理:T1 - 对照;T2 - Captana,T3 - Agrosilício plus®;T4 - Rocksil®;T5 - Sifol®; T6 - Chelal®;T7 - Bugram®。实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种子进行卫生、发芽和出苗测试。发芽和出苗测试中,每个处理使用 100 粒种子,重复 4 次,每次 25 粒种子;健康测试中,每个处理使用 10 次,每次 10 粒种子。所有硅源均能有效控制 C. pyramidalis 种子中的曲霉菌、枝孢菌和青霉菌。建议使用 Sifol® 进行处理,以控制真菌的发生率,而不会影响种子的生理质量。
摘要 绿色革命基于赤霉素 (GA) 激素系统的遗传改造,通过“矮化”基因突变降低 GA 信号,使植物矮化,从而使植物适应现代农业条件。矮化的强 GA 相关突变体往往胚芽鞘长度缩短,由于干旱条件下幼苗出苗效果不佳,导致产量降低。这里我们提出赤霉素 (GA) 3-氧化酶 1 (GA3ox1) 作为大麦的另一种半矮化基因,它既能最佳地降低植物高度,又不限制胚芽鞘和幼苗的生长。通过对大量大麦种质进行大规模田间试验,我们发现天然的 GA3ox1 单倍型可适度降低植物高度 5 – 10 厘米。我们使用 CRISPR/Cas9 技术,生成了几个新的 GA3ox1 突变体并验证了 GA3ox1 的功能。我们发现,改变 GA3ox1 活性会改变活性 GA 异构体的水平,从而使胚芽鞘长度平均增加 8.2 毫米,这可以为在气候变化下保持产量提供必要的适应性。我们发现 CRISPR/Cas9 诱导的 GA3ox1 突变将种子休眠期增加到理想水平,这可能有利于麦芽行业。我们得出结论,选择 HvGA3ox1 等位基因为开发具有最佳身高、更长胚芽鞘和额外农艺性状的大麦品种提供了新的机会。
• 确定 SK 中已确认的 PPO 抑制剂抗性藜芦对 PPO 抑制(第 14 组)除草剂的交叉抗性。• 确定 PPO 抑制剂(第 14 组)抗性藜芦对其他除草剂作用方式的交叉抗性或多重抗性。• 确定藜芦对 PPO 抑制(第 14 组)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机制。• 继续监测加拿大大草原藜芦调查样本的 PPO 抑制剂(第 14 组)抗性。• 评估替代除草剂在播种前管理多种抗除草剂藜芦的有效性。• 确定战略耕作对藜芦管理的中/长期效用和可持续性。• 评估土壤扰动的时间和实施/深度对藜芦出苗、密度和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确定冬季谷物和多年生植物在作物轮作中对多种抗除草剂藜芦的中/长期影响。联合资助方:马尼托巴作物联盟、草原燕麦种植者协会、萨斯喀彻温省油菜籽发展委员会、萨斯喀彻温省豆类种植者协会、萨斯喀彻温省小麦发展委员会、西部谷物研究基金会 ADF 资助:240,750 美元
大约 20 年前,对乙酰乳酸合酶 (ALS) 抑制除草剂具有耐受性的向日葵品种的开发和商业化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控制 Orobanche cumana 的替代方法。然而,在 2020 年,据报道,在施用 ALS 抑制除草剂甲氧咪草烟后,来自希腊德拉马 (GR-DRA) 和奥雷斯蒂亚达 (GR-ORE) 的两个独立的向日葵列当种群被 O. cumana 严重侵染。在这里,我们研究了 GR-DRA 和 GR-ORE 的种群,并确定了两个希腊 O. cumana 样本对甲氧咪草烟的抗性基础。使用一组五种具有不同抗 O. cumana 侵染基因的诊断性向日葵品种,我们已清楚地确定 GR-ORE 和 GR-DRA 种群分别属于入侵列当菜品系 G 和 G+。在使用两种不同的耐除草剂向日葵杂交种作为宿主的全植物剂量反应测试中,在推荐的田间伊马草烟用量下,对 GR-DRA 和 GR-ORE 发现了活的地下结节和出苗,但对另外两个标准敏感种群则未发现。ALS 基因测序发现所有 GR-ORE 样本中都存在丙氨酸 205 到天冬氨酸的突变。大多数 GR-DRA 结节具有第二个丝氨酸 653 到天冬酰胺的 ALS 突变特征,而少数 GR-DRA 个体含有 A205D 突变。已知 ALS 密码子 205 和 653 的突变会影响甲氧咪草烟和其他咪唑啉酮除草剂的结合力和功效。此处产生的知识对于追踪和管理向日葵种植区列当对 ALS 抑制除草剂的抗性非常重要。
摘要:鉴于美国选择压力大、对原卟啉原氧化酶 (PPO) 除草剂敏感性降低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长芒苋对原卟啉原氧化酶 (PPO) 抑制剂的抗性问题备受关注。我们评估了五种土壤施用除草剂对 2014 年和 2015 年在美国阿肯色州收集的长芒苋 (Amaranthus palmeri S. Wats.) 种群的影响。土壤施用的磺胺嘧啶、磺胺草醚和氟磺草胺使幼苗出苗率降低 91– 100%;然而,氟磺胺草醚和氧氟草醚对某些种群的功效降低 (63–90%)。靶位突变 (TSM) 是产生对 PPO 除草剂抗性的主要机制;因此,选择了六个对土壤施用的氟磺胺草醚表现出抗性的种群进行分子研究。对总共 81 株幸存者进行了所有已知抗性突变的基因分型。总共有 64% 和 36% 的幸存者分别带有单个和双重 TSM,其中 69% 的植物在 PPO2 的两个等位基因中都携带 TSM。来自两个种群的三株幸存者显示额外的 PPO2 拷贝,而所有其他幸存者都有一个拷贝。表达分析表明,在测试的抗性种群的所有植物中,PPO2 都上调了 3 到 6 倍。在 A. thaliana 中转基因过表达 WT-ApPPO2 和 dG210-Apppo2 证实了与野生型相比,对土壤施用的氟磺胺草醚的敏感性降低。总的来说,出苗前施用的 PPO 抑制剂在控制对叶面施用 PPO 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种群方面仍然有效。从机制上讲,抗性 PPO2 表达的提高与功能性 TSM 的提高共同导致对土壤施用氟磺胺草醚的敏感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