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浅层开环地热系统通过双抽水井和回注井在含水层中产生热和冷储备。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三栋相邻建筑采用了这种含水层热能存储 (ATES) 系统。其中两栋建筑利用了由新生代砂岩组成的同一含水层,分别于 2014 年和 2017 年开始运营。Bult é 等人 (2021) 开发的先前水文地质模型表明,其中一个系统的热不平衡如何危及该上部含水层的热状态。在这里,研究并模拟了与位于古生代基岩深层含水层中的较新的第三个 ATES 系统的相互作用。在根据两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流条件进行校准后,使用 3D 水文地质模型来模拟两个开发含水层中的三个地热装置的累积效应。模拟结果表明,尽管两个含水层之间的水力相互作用非常弱(如观察到的不同电位水头所示),但两个含水层之间通过隔水层进行热交换。幸运的是,这些热交换不足以对单个地热系统的效率产生重大影响。此外,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在下层含水层中增加第三个系统,在 10 月至 3 月期间平均加热功率为 286 kW,在 4 月至 9 月期间平均冷却功率相同,是有效的。
同时将不同的功能分配给结构元素仍然具有挑战性。在这项研究中,首次开发了一种适用的多功能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具有增强,自感和自加热的能力。在此路线中,使用了三种商业织物,包括棉花,棉/聚酰胺和聚酯。首先对织物进行化学处理,然后使用具有不同浓度和层的丝网印刷涂层碳纳米材料的聚合物导电糊。然后将样品覆盖并用热塑性聚氨酯聚合物密封,以避免Envi Ronmental因子影响。智能平面复合材料(SPC)也被用作水泥标本的加固。还评估了样品的电导率和焦耳加热能力。使用各种测试研究了SPC的微观结构。使用不同的载荷模式评估了用不同SPC的胶结复合材料的机械性和自感应性能。结果显示,加热速率为0.44°C/ s,焦耳加热功率为0.7 w/°C,最高温度为44°C,这证明了胶结材料的适当加热能力,该能力是由SPC增强的。电阻率变化与应变值之间的很大相关性表明该复合材料在不同应用中应变感应中具有很高的电位。SPC还改善了试样的裂缝后行为及其弯曲强度和失败应变,分别提高了约50%和118%。这项研究的结果在多功能编织的复合开发中占据了明亮的视野,在民用基础设施中使用了不同的应用,这是智能城市进步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