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化分裂的遗产和随后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我们反思了马尼拉的基础设施发展轨迹及其实施产生的空间关系。空间工作基础设施在融入城市结构时所起的作用表明,城市空间的多种共同生产模式正在发挥作用。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全球南方城市的经验探讨了基础设施空间的悖论及其影响。我们关注两种基础设施空间建设模式:通过城市“危险区”驱逐实现的基础设施剥夺,以及在边缘地区的“死亡区”维持基础设施。第一种模式是,为实现世界一流、具有韧性的城市建设愿望,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导致城市贫民被迫迁离,贫民窟被划定为“危险地带”——国家指定为不适合居住且有洪水危险的边缘空间,因此计划进行清理(Alvarez and Cardenas,2019 )。第二种模式以匮乏和缺失为框架,城市贫民在“死亡地带”——偏远的城市边缘地区——为获得居住空间和获取重要服务而进行的共同斗争,被驱逐者在这些地方过着更加凄惨的生活(Dalisay and De Guzman,2016 ;Ortega,2020 )。这两种基础设施模式产生了剥夺性和维持性的逻辑、政治和想象,城市贫民与之产生了矛盾的共鸣。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将中心和边缘的生产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