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囊虫病 (NCC) 是一种以猪肉绦虫 Taeniasolium 的幼虫阶段寄生入侵中枢神经系统 (CNS) 为特征的疾病。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病。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属于世界卫生组织 (WHO) 归类为被忽视的热带病 (NTD) 的疾病组。人类通过摄入被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中的绦虫卵而获得感染 [1]。另一种感染途径是通过感染成年绦虫的人的受污染手指从肛门直接感染到口腔,形式为自身感染或人际传播 [2]。从摄入的卵中孵化出的幼虫主要寄生在大脑、肌肉和其他软组织中 [3]。在脑中,幼虫经常寄居在脑实质内,但也经常寄居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或三者兼而有之 [3]。临床表现取决于幼虫的位置。感染点和发病之间的时间间隔各不相同
雷那帕韦和艾滋病毒预防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世界上相对较新且持续时间最长的流行病之一。 1981 年 6 月 5 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召开新闻发布会,描述了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发生的五起由卡氏肺囊虫细菌引起的不寻常肺炎病例。次月,又确诊了几例卡波西肉瘤病例,这是一种皮肤癌,也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尽管医生们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卡波西肉瘤都很熟悉,但值得注意的是,几名有性生活的男同性恋患者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其中许多人还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后来被确诊为机会性感染。对这些患者的血液测试表明,他们缺乏适当数量的一种叫做 CD4+ T 淋巴细胞的血细胞,这种细胞对于适当的免疫反应非常重要。大多数患者在几个月内死亡。 1984年,两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所的弗朗索瓦丝·巴尔雷-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耶分离出了导致该疾病的病毒并对其进行了纯化。另一位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罗伯特·加洛(Robert Gallo)向法国实验室索取了样本,并抢在法国人之前宣布他发现了这种病毒,并进行了首次检测,产生了首批对抗这种疾病的抗体。经过各种法律争议后,最终决定共享专利,但这一发现归功于最初分离病毒的两位研究人员。只有他们两人与另一位研究人员共同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而承认巴雷-西诺西和蒙塔尼耶是该病毒的真正发现者。 1986年,该病毒被命名为HIV,它的发现促成了一种特定抗体的开发,该抗体随后用于识别高危人群中的感染者。它还允许开始研究可能的治疗方法和疫苗。这些研究促成了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防止病情恶化。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可以预防该病毒感染的疫苗。 2022 年,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在内的全球卫生组织批准了药物利那帕韦 (lenacapavir)(图 1)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