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硕士(技术)地球物理学 GS-101 地质学 I 第一单元:地质学的基本假设、地质学与科学的关系 - 地质学的分支 -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的结构、成分和起源 - 地壳、地幔、地核的外壳、外部动态过程 - 风化、风化地质工作、侵蚀和剥蚀、侵蚀循环、运输和沉积剂 - 黄土、地貌。沙漠类型。第二单元:地表流水的地质工作 - 溪流、河流及其发展。河流系统 - 蜿蜒、牛轭湖、洪泛平原、准平原和三角洲。地下水的地质工作 - 岩石的渗透性、岩石中的水类型 - 地下水的分类 - 泉水。矿产水-碳酸盐、硫化物和放射性水。喀斯特地貌、山体滑坡、湖泊和沼泽、河口。内部动态过程-构造错位、新构造运动、地震。岩浆作用-火山。海洋地质工作-海洋盆地-世界地貌特征、海底。海水温度、盐度。海洋破坏工作-近岸堆积形式-海洋各区域的沉积。海洋沉积物的分布。第三单元: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地貌过程-地貌分布-排水模式-发展。流域、流域的形态分析。山坡的元素-山麓、山脊。与岩石类型、古河道、地下河道有关的地貌。土壤类型及其分类。印度主要地貌过程的演变。海洋地貌过程、沿海形态过程。野外和实验室地图比例尺、地形图、专题地图、地形和地貌剖面图。第四单元: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结构、结构和化学分类及起源-岩石形成、花岗岩化。伟晶岩、金伯利岩和冈底岩的岩石学特征 - 沉积结构 -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的岩石学特征。白云岩化过程。变质作用 - 页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石石英岩和麻粒岩的结构分类。第五单元:矿物科学、矿物的物理和光学特性。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石英和石榴石组的分类、结构和化学性质。粘土矿物、原生元素的成因和化学性质。4.5.晶体学要素、晶体轴、晶体的对称形式和晶体的分类。书籍:l. 物理地质学,G.Gorshkov,A.Yakushova 2。物理地质学,A.K.Datta 3。地质学教科书,P. K Mukherjee。岩石学原理,G.W.Tyrell。Rutleys 矿物学,H.M.Read 6。物理地质学,Arthur Holmes
2.1 项目实施 ................................................................................................................ 2-1 2.1.1 多重效益和恢复项目 .............................................................................................. 2-1 2.1.2 运营和维护项目 .............................................................................................. 2-6 2.1.3 推进缓解项目 ...................................................................................................... 2-6 2.2 目标进展 ...................................................................................................................... 2-7 2.2.1 生态系统过程目标 - 改善 SPA 中的动态水文(流量)和地貌过程 ............................................................................................. 2-10 2.2.2 栖息地目标 - 增加和改善河流和洪泛区栖息地的数量、多样性和连通性 ............................................................................................. 2-11 2.2.3 物种目标 - 促进本地物种种群和整体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和可持续性 ............................................................................................. 2-11 2.2.4 压力源目标 - 2.2.5 多重效益项目对保护战略目标的其他贡献 ...................................................................................... 2-12 2.3 适应性管理 ...................................................................................................................... 2-13 2.3.1 实施跟踪和数据传播 ................................................................................................ 2-13 2.3.2 清单 ...................................................................................................................... 2-14 2.3.3 重点研究 ................................................................................................................ 2-15 2.3.4 实施指导 ................................................................................................................ 2-15 2.3.5 实施摘要 ................................................................................................................ 2-19
沿海泻湖和河口区域的动态特点是生物和物理过程之间的微妙平衡,理解和监测此类过程需要在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观测。在此背景下,遥感技术非常有利,可以克服传统现场点观测的空间限制,为更好地了解相关生物地貌过程以及校准和验证空间分布的水动力和传输模型提供新的机会。但是,浅水区悬浮颗粒物 (SPM) 浓度的遥感必须克服与以下方面相关的困难:i) 底部反射的影响,这可能会干扰准确检索;ii) 准确了解悬浮物光学特性的必要性,以及 iii) 对与所产生的估计值相关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使用简化的辐射传输模型来估计泻湖/河口水域中 SPM 浓度的方法。我们使用基于交叉验证和引导技术的校准/验证方法来提供模型参数的统计合理确定,并评估由不准确的确定以及对底部沉积物反射率的不确定知识引起的不确定性。
进行岩土工程调查是为了评估影响拟议工程项目安全性、成本效益、设计和实施的地质、地震和土壤条件。岩土工程调查不足、对结果的错误解释或未能以清晰易懂的方式描述结果可能会导致设计不当、施工进度延误、昂贵的施工修改、使用不合格的借用材料、对场地造成环境损害、施工后补救工作,甚至建筑物倒塌和随后的诉讼。为确定项目地质环境而进行的调查包括:影响项目地点选择的地质、地震和土壤条件;地基土壤和岩石的特性;影响项目安全、设计和施工的岩土工程条件;关键的地貌过程;以及建筑材料来源。地质科学与用于确定项目环境影响和减轻影响的其他物理科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人员是评估项目物理环境的第一批人员。因此,需要资深、经验丰富的人员来规划和监督岩土工程勘察的执行。岩土工程勘察应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小冰河期”后),由于气候变暖,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普遍消退(Oerlemans 等人,1998 年;Mann 等人,1999 年;Dyurgerov 和 Meier,2000 年;Grove,2001 年)。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以来,这种普遍消退速度加快(McCabe 和 Fountain,1995 年;Dyurgerov 和 Meier,2000 年)。冰川覆盖面积的减少产生了几个深远的影响。首先,冰川萎缩导致河流流量净增加,通常发生在夏末,此时水源供应处于最低水平(Fountain 和 Tangborn,1985 年)。这些额外的水对生态系统(Hall 和 Fagre,2003 年)和人类用水需求(Tangborn,1980 年)都很重要。然而,如果冰川萎缩持续下去,对河流流量的净贡献将会减少,而对这些受益者的影响将是不利的。冰川萎缩也是当前海平面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Meier,1984 年;Dyurgerov 和 Meier,2000 年)。其次,西海岸各州的许多冰川都位于层状火山上,持续的退缩将使河谷变得过于陡峭。这些山谷曾经被冰层支撑,现在很容易崩塌,为火山泥流创造了条件(Walder 和 Driedger,1994 年;O’Connor 等人,2001 年)。最后,冰川的减少或消失会降低或消除冰川活动,而冰川活动是影响景观演变的重要地貌过程,并改变高山地区的侵蚀率(Hallet 等人,1996 年)。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