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主要东方体系中的心理学思想:《薄伽梵歌》、佛教、苏菲派和整体瑜伽。印度的学院派心理学:独立前时期:独立后时期:1970 年代:转向解决社会问题:1980 年代:本土化:1990 年代:范式问题。学科认同危机;2000 年代:印度心理学在学术界的兴起。问题:殖民遭遇:后殖民主义与心理学:缺乏独特的学科认同。西方:希腊传统、中世纪和现代。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精神分析。格式塔、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超个人主义、认知革命。多元文化主义。学院派心理学的四条创始路径——冯特、弗洛伊德、詹姆斯、狄尔泰。问题:由于严格遵守实验分析范式(逻辑经验主义)而导致的心理学危机。印度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知识范式的基本方面: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西方心理学范式: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性视角、社会建构主义、存在主义现象学和合作探究。范式之争。重要的印度心理学知识范式:瑜伽、《薄伽梵歌》、佛教、苏菲主义和整体瑜伽。科学与灵性(无明与有明)。自我认知在印度心理学中的首要地位。
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使得以前深奥的技术兼容性标准这一主题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成为行业媒体中讨论的常年话题(例如,参见 Arnold(1985)、Bartik(1985)、Cropper(1980)、Kass(1981)、SJMN(1986)、Teresko(1986)、Witten(1983))。今天,许多人(包括学院派经济学家)都乐于承认,信息编码、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技术标准的存在和性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兼容性和自愿标准制定问题已成为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软件(例如 DOS 和 UNIX)、增值数据网络(例如 TELENET 和 TYMNET)、局域网、高清电视和光盘的开发和营销中的核心战略意义。2 • 最近爆炸性的
艺术一直是一个复杂的主题,源于人类思维的发展、最初联想的传递以及描绘物体的尝试。在研究艺术史时,人们可以注意到创造力是如何受到历史事件、新材料和绘画技巧的发现、特定时代的问题以及人类的发展、思维和视野的影响的世界。20世纪,艺术界经历了转型的高峰,放弃了绘画学院派的思想,采用了新的形式和意义,这成为另一种形式——实验艺术出现的先决条件。它的出现与前几个时期的艺术运动密切相关,因为它们是开始使用正式指令、观众参与和整个概念的实践的人。主要思想是从对象到概念,从静态到交互性,这是当今数字艺术的主要规律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艺术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创意人士对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叉点越来越感兴趣,这最终导致了艺术家和工程师之间的互动。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计算机逐渐融入人类生活,经济增长显而易见。数字艺术已正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1]。21世纪是“人—机”背景下的复杂技术和发明的时代。最近,使用人工智能的实践变得更加重要。人工智能是智能系统执行传统上被认为具有(创造性的)功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