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长度发射 — (*) 导弹或飞机的第一次运动就将其从发射器移开的一种技术。 零点 — 核武器爆炸瞬间爆炸中心的位置。零点可能在空中,也可能在陆地或水面之上或之下,具体取决于爆炸类型,因此应将其与爆心区分开来。 区域 I(核) — 以最小安全距离 I 为半径,以期望的爆心为中心确定的圆形区域,所有武装部队均从该区域撤离。如果无法撤离或指挥官选择更高风险程度,则需要采取最大程度的保护措施。 区域 II(核) — 以最小安全距离 II 为半径,以期望的爆心为中心确定的圆形区域(区域 I 较小),所有人员都需要最大程度的保护。最大程度的保护表示武装部队人员身处“扣紧”的坦克中或蹲在带有临时头顶防护装置的散兵坑中。 III 区(核)—— 以最小安全距离 III 为半径,以期望的爆心点为中心确定的一个圆形区域(减去 I 区和 II 区),该区域内的所有人员都需要最低限度的保护。最低限度保护表示武装部队人员卧倒在开阔地上,所有皮肤区域均被覆盖,整体热防护至少与两层制服相当。 行动区—— (*) 对较大区域的战术细分,由战术单位负责;一般用于进攻行动。另见扇区。 射击区—— 指定地面单位或火力支援舰艇提供或准备提供火力支援的区域。可能会或可能不会观察到火力。也称为 ZF。(JP 3-09) ZULU 时间——参见世界时。
零长度发射 — (*) 导弹或飞机的第一次运动将其从发射器移开的一种技术。零点 — 核武器爆炸瞬间爆炸中心的位置。零点可能在空中,也可能在陆地或水面或水下,具体取决于爆炸类型,因此应将其与爆炸中心区分开来。区域 I(核) — 以最小安全距离 I 为半径,以期望的爆炸中心为中心确定的圆形区域,所有武装部队均从该区域撤离。如果无法撤离或指挥官选择更高程度的风险,则需要采取最大程度的保护措施。区域 II(核) — 以最小安全距离 II 为半径,以期望的爆炸中心为中心确定的圆形区域(区域 I 较小),所有人员都需要最大程度的保护。最大防护表示武装部队人员身处“扣紧”的坦克中或蹲伏在散兵坑中,并配备临时头顶防护。区域 III(核)——以最小安全距离 III 为半径,以期望的爆心点为中心确定的圆形区域(减去区域 I 和 II),所有人员都需要最低防护。最低防护表示武装部队人员趴在空旷的地面上,所有皮肤区域均被覆盖,整体热防护至少相当于两层制服所提供的热防护。行动区——(*)更大区域的战术细分,其责任分配给战术单位;通常适用于进攻行动。另请参阅扇区。射击区——指定地面单位或火力支援舰提供或准备提供火力支援的区域。可能会或可能不会观察到火灾。也称为 ZF。(JP 3-09) ZULU 时间 — 参见世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