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图重点关注两个清洁能源领域,这两个领域是与菲律宾政府能源部 (DOE) 协商后确定和选定的:海上风电和建筑领域的节能,重点是公共建筑。海上风电在菲律宾 17,000 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拥有巨大的未开发潜力,是该国电力行业脱碳的一个机会,到 2050 年,海上风电有望供应该国 23% 的电力。宣传公共建筑节能的好处有助于减少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而建筑行业是菲律宾最大的电力消耗行业之一,并有助于在该国所有行业中制度化和推广节能和节能。
《能源保护与生产法》修正案 (ECPA) 第三章规定了能源部审查基于共识的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42 USC 6831 et seq.) 《能源保护与生产法》修正案第 304(b) 节规定,每当 ANSI/ASHRAE/IESNA 1 标准 90.1-1989(标准 90.1-1989 或 1989 版)或该规范的任何后续版本进行修订时,能源部长(部长)必须在修订后 12 个月内确定修订后的规范是否会提高商业建筑的能源效率,并必须在《联邦公报》上公布该决定的通知。 (42 USC 6833(b)(2)(A))
你们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我们宣布我将从 2023 年 6 月 1 日起转任执行董事长。过去六年,包括首席运营官年在内,能够担任霍尼韦尔首席执行官,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们为数字化能力(内部和面向客户的产品)的转变、供应链的简化和转型以及 Forge 软件产品的推出感到非常自豪。此外,我们继续专注于创新,以继续获得市场份额,同时也在量子计算、无人机、可持续性技术和建筑节能等领域开发我们的“突破性”技术。我们所有的运营能力都以我们的操作系统加速器为基础,它一直在扩展并为我们更有效地运营业务提供指导。我们还创造了超过 500 亿美元的市值。
必须做出开创性的努力来减轻气候变化日益增加的影响。在发明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的同时,更根本的是重新思考在单一设施内设计能源系统,并将其作为一个区域共同运作。设施不应仅仅通过消费而持续被动;需要转变以更具动态地运行。在多建筑规模上设计零能耗和零碳可以发现建筑节能、脱碳、需求灵活性和弹性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在单个建筑规模上是无法获得的。如果没有创新工具来评估众多可能性,这种方法可能会具有挑战性。作为一项调查结果,我们重点介绍了使用校园规模的能源建模平台 URBANopt™ 来扩建位于科罗拉多州戈尔登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NREL) 南桌山校区。项目增长包括设计三座新的全电动、零能耗和零碳混合用途建筑(研究实验室和办公空间的组合)。这项调查对于 NREL 实现其运营足迹的净零排放至关重要,这将在未来十年分阶段实现。利用 URBANopt 的功能,我们评估了 1) 高性能建筑节能和脱碳措施、2) 第四代区域供热和制冷 (4 th GDHC) 系统、3) 优化的现场发电和储能资产,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实现零能耗和零碳目标,以及 4) 成本最优的分布式能源技术组合、调度策略和相关容量,以提高电网中断的弹性。这项工作通过多建筑规模的真实案例研究展示了 URBANopt 的用途和功能,揭示了零能耗和零碳目标的挑战和机遇,并提供了未来设计师在追求脱碳建筑环境时可以考虑的关键策略。
国际能源署在许多与能源相关的领域资助研究和开发。在这些领域之一,即建筑节能领域,国际能源署资助各种活动,以更准确地预测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情况,包括现有计算机程序的比较、建筑监测、计算方法的比较以及空气质量和占用率研究。17 个国家已选择参与这一领域,并已指定缔约方参与涵盖这一领域合作研究的实施协议。政府指定一些私人组织以及大学和政府实验室作为缔约方,为解决不同技术领域的项目提供了更广泛的专业知识,而如果参与仅限于政府,情况将不会如此。国际能源署认识到将工业界与政府资助的能源研究和开发联系起来的重要性,并尽一切努力鼓励这种趋势。
为解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问题,作者提出将纳米复合储能材料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采用混酸氧化球磨法制备改性碳纳米管,并与硬脂酸复合制备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混酸氧化球磨法制备改性碳纳米管,并与硬脂酸复合制备相变储热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酸化碳纳米管对硬脂酸分子段的热扩散产生阻碍作用,使得添加质量分数1%的碳纳米管的热导率仅为纯硬脂酸的1.3倍。结论纳米复合储能材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特点,以促进建筑师和建筑设计师更好地了解能源政策和相关标准,从而实现我国最优化的节能建筑设计。研究结果主要包括:(1)在热环境设计方面,将我国的气候区划分为五个区域;(2)新标准对居住建筑的日照、采光、通风环境等进行了规定;(3)对建筑设计要素,如布局、朝向、形状、色彩、平面布置、窗户类型等进行了规定,特别增加了夏热冬冷地区供暖系统的保温措施,这是旧标准中没有提到的;(4)我们承认,与国外许多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标准仍然存在差距,我们仍期待我国标准在进一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和积极执行方面继续取得进展。
国际能源署继续加强与中国在能源效率和需求侧灵活性方面的合作。我们向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提供了公共建筑节能和热泵部署方面的政策建议。此次对话促成了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晨欣在 2023 年国际能源署第八届全球能源效率年会上签署了一份新的为期四年的谅解备忘录。国际能源署还通过详细分析中国的建筑规范、与中国科学院就电网互动式高效建筑以及加速热泵部署的方法进行交流,重点关注建筑领域。国际能源署还与中国节能经济促进会密切合作,编写了《能源效率 2023》报告的完整中文翻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