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描述了使用电偶腐蚀率作为性能系数来确定电偶兼容性的方法。有关详细方法,请参阅 MIL-STD-889 的附录 B。标准中概述的“最佳实践”方法可确保数据以可重复且经过验证的方式在实验室和用户之间生成。该方法在行业、政府和学术界成员中使用循环法进行了验证。描述了使用反卷积方法对数据进行的分析,其中获得了阳极和阴极反应的各个组成部分。最后,使用反卷积数据来获得金属之间的估计电偶电流。然后利用法拉第定律确定耦合中阳极成员的腐蚀率,并建立兼容性阈值。
摘要:目前硅及硅基复合材料在微电子及太阳能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随着锂离子电池容量的不断增大,对硅的纳米纤维及各种颗粒形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研究了低氟KCl–K 2 SiF 6 和KCl–K 2 SiF 6 –SiO 2 熔体电解生产纳米硅,在恒电位电解条件下(阴极过电压分别为0.1、0.15、0.25 V vs.准参比电极电位),研究了SiO 2 添加对电解硅沉积物形貌和成分的影响。将所得硅沉积物从电解液残渣中分离出来,经扫描电镜和光谱分析,制备锂离子电池复合Si/C负极,采用恒电流循环法测量所制备负极半电池的能量特性。循环表明,基于由 KCl–K 2 SiF 6 –SiO 2 熔体合成的硅的 Si/C 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容量保持率和更高的库仑效率。在 200 mA · g − 1 下进行 15 次循环后,在 0.15 V 过电压下获得的材料显示容量为 850 mAh · g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