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主要附属公司包括: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大天晴」)、北京泰德药业有限公司(「北京泰德」)、南京正大天晴药业有限公司(「南京正大天晴」)、江苏正大丰海药业有限公司(「江苏正大丰海」)、江苏正大清江药业有限公司(「江苏正大清江」)及invoX Pharma Limited(「invoX」)。南京正大天晴、江苏正大清江及江苏正大丰海分别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江苏省肿瘤及心脑血管植物化学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科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肠外营养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日本大阪临空综合医疗中心 2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老年医学系 3 日本爱知县国立老年医学中心 4 日本宫崎县宫崎县宫崎市医学院病理学系 5 日本山梨县盐山市民医院儿科 6 日本福冈县九州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医学系 7 日本大阪国立心脑血管中心研究所分子发病机制系 8 日本兵库县神户大学医学院内科心血管医学分部 9 日本栃木县自治医科大学医学系内分泌代谢分部 10 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 11 日本东京东丽工业公司 12杏林大学医学院,日本东京 13 名古屋大学医学院社区医疗保健和老年医学系,日本爱知县 14 日本大阪国立心脑血管中心研究所脂质学分子创新系 15 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系 16 日本东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 17 日本茨城县筑波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内分泌和代谢) 18 日本东京帝京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 19 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临床创新医学系 20 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院内分泌学、血液学和老年医学系,日本千叶县 21 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学医院医学遗传学系
异鼠李素(ISO)(3'-甲氧基-3,4',5,7-四羟基黄酮)是一种黄酮醇苷配基,富含于水果、蔬菜和茶叶中,以及沙棘、驱虫斑鸠和黄芪等传统药物中(3,4)。多种研究表明,ISO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抗炎、心脑血管保护作用(5-7)。此外,其抗癌作用已在结肠癌(8)、乳腺癌(9)和肺癌(10)中得到证实。在这些肿瘤中,ISO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激活细胞凋亡(10,11)表现出全面的抗肿瘤活性。尽管ISO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在OC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1 日本大阪大学医学研究生院,2 日本大阪大学微生物疾病研究所实验基因组研究系,3 日本大阪国家心脑血管中心生物科学与遗传学系,4 日本大阪大学药学研究生院,5 日本大阪大学微生物疾病研究所,6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贝勒医学院药物发现中心,7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贝勒医学院病理学与免疫学系,8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贝勒医学院转化生物学与分子医学跨系项目,9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休斯顿大学克利尔莱克分校生物与生物技术系,10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
背景:尽管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 的疗法越来越普遍,但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却很少被报道。鉴于 ICI 相关并发症(尤其是心肌炎)的致死率,必须进行最佳风险分层以预测接受 ICI 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ACCE)。方法:我们收集了接受 ICI 的患者的临床数据,主要结果是 MACCE,包括心肌炎、心力衰竭和缺血性中风。还记录了与 ICI 相关的其他全身免疫反应。中位随访时间为 3 年。结果:在 580 名患者中,MACCE 的发生率为 3.9%。老年患者、男性患者以及患有肺癌、肝硬化或糖尿病的患者发生 MACCE 的风险更高。在发生心血管毒性方面,使用 PD-1/PD-L1 抑制剂或 CTLA 抑制剂之间没有显着差异。ICI 相关 MACCE 的发生与生存率较差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经专家重新评估,最终确诊为 ICI 相关心肌炎的 3 例患者此前未被发现。只有 1 例患者接受了脉冲类固醇治疗,无一例患者存活。最常见的伴随性心脏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是肌炎/皮炎、内分泌毒性和肝炎。结论:总的来说,ICI 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毒性,需要更多关注。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等不同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每5秒就有1人中风,每年约有1500万人在脑卒中后出现脑损伤[1]。约85%的脑卒中幸存者存在上肢功能障碍,其中60%以上的患者经治疗后留下持续性手部功能障碍且无法独立生活[2]。研究表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肌肉无力、肌肉痉挛、肌肉张力改变,导致患者难以进行日常活动,如伸手、捡起、移动、穿衣等,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脑卒中后上肢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治疗的必要条件,也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的关键。目前,最常用的康复疗法包括物理因素治疗、运动与作业治疗、代偿训练、生物反馈、运动意象疗法、健侧C7神经根移位、针刺、按摩等[5,6]。研究表明,手针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神经,改善患者运动状态,对患者的康复和独立行动有积极的作用[7-10]。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患者意愿选用针刺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11]。可见,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已经得到临床专家的认可。目前,现有的关于手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循证研究的证据级别都不高。这是因为现有研究存在样本量小、随机化实施不严格、盲法程度不同、对照组使用非标准干预措施以及缺乏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RCT) 证据等局限性。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 RCT 的结果,以确定手针治疗中风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这将为手针治疗中风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阐明。本研究的预计完成日期为 2021 年 10 月 15 日。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3)。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分为两类:传统药物(如磺酰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胰岛素等)和新型靶点药物(如多种肠促胰岛素激动剂、葡萄糖激酶激动剂、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等)(4)。西他列汀于2006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可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2型糖尿病并改善血糖控制(5)。它是第一个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DPP4活性,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6)。DPP4又称CD26,是一种110kDa的II型跨膜糖蛋白,在脑、内皮、心脏、肠、肾、肝、肺、骨骼肌、胰腺、胎盘和淋巴细胞等组织中表达(7)。GLP-1是DPP4的内源性生理底物。 GLP-1主要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限制餐后血糖波动。作为食欲和食物摄入的生理调节剂,它还抑制胃肠蠕动和胃酸分泌。餐后GLP-1分泌迅速增加,但约75%的分泌肽被内皮细胞管腔表面的DPP4降解,仅25%到达门脉循环,其余50%的GLP-1在肝脏DPP4和可溶性DPP4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8)。因此,DPP4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我们认为发现DPP4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