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约翰·克劳泽 (John Clauser) 出现在了故事中:首先,当他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时,他发现了贝尔定理的一个修改版本,其中的不等式可以应用于实际实验(使用纠缠光子对和对各种极化方向的测量);然后在 1972 年,他与伯克利大学的 Stuart Freedman 一起进行了第一个实验,最终证明贝尔不等式被违反了 5 个标准差以上 [3]。这个实验使用灯来激发原子(激光时代之前!),是一个杰作,数据采集时间为 200 小时。克劳泽的结果后来由 Fry 和 Thompson 在 1976 年通过类似的实验证实。与此同时,从 1974 年开始,Alain Aspect 参与了一项计划,其中通过相对论论证来强制执行对中每个光子的偏振测量之间的独立性。在奥赛光学研究所进行的这些实验中,每个偏振器的设置都在随时间快速变化,因此两个检测通道之间不可能交换有关此设置的信息:在创建纠缠光子对之后,对光子偏振的测量基础的选择已经完成,局域性条件(这是贝尔定理的一个基本假设)成为爱因斯坦因果关系的结果,可防止任何超光速的影响。这导致了 1982 年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