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通过针对替代外加剂以及精确控制制造过程的多方面方法来促进建筑材料和与水泥和混凝土相关的工业过程的脱碳。减水化学外加剂在先进混凝土混合物的开发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从玉米秸秆生物质生产航空燃料而开发的较新的生物质加工技术产生了更具反应性的木质素副产品,该副产品适合进行化学改性以模仿具有较小碳足迹的聚羧酸醚外加剂的性质。本研究考察了木质素基减水外加剂在用于 3D 打印的水泥浆和砂浆混合物中的使用。实验计划探索使用不同剂量的木质素基外加剂来生产具有适当挤出性和可建造性的 3D 打印样品。进行了流变学表征以确定各种混合物的流动曲线。最后,通过等温量热法监测水泥浆体的水化热,以评估木质素基掺合料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生物质副产品(例如木质素基掺合料)具有巨大潜力,可以有效控制水泥基材料的新鲜状态性能。
摘要:本文致力于纳米改性胶凝复合材料在自清洁建筑材料领域的发展。给出了多元水泥的主要成分,例如超细沸石和石灰石,以及二氧化钛和高岭土添加剂的粒度分布。计算了波特兰水泥和辅助胶凝材料中活性表面的界面度。结果表明,由于协同效应,可以将锐钛矿和金红石混合物包含在胶凝复合材料中以改善自清洁灰泥的性能。采用数学规划法进行实验,研究了二氧化钛和高岭土添加剂对纳米改性多元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 XRD 和 SEM 方法获得的结果表明,在水泥浆体中添加高表面积纳米级 TiO 2 颗粒会导致胶凝基质中形成更致密的微结构。
[4] Ding, H., Liang, X., Xu, J., Tang, Z., Li, Z., Liang, R.* , & Sun, G.* (2021). 用于柔性传感器的超强拉伸、高强度和快速自恢复的水解水凝胶。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13(19),22774-22784。[5] Tang, Z., Hu, X., Ding, H., Li, Z., Liang, R.* , & Sun, G.* (2021). 绒毛状聚(丙烯酸)基水凝胶吸附剂,具有快速高效的亚甲蓝去除能力。胶体与界面科学杂志,594,54-63。[6] Huo, P., Ding, H., Tang, Z., Liang, X., Xu, J., Wang, M., Liang, R.* , & Sun, G.* (2022)。具有高韧性和快速自恢复的半互穿网络导电丝素蛋白水凝胶,可用于应变传感器。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7] 王梅、梁琳、刘倩、梁晓燕、郭红、李哲、梁荣* 和孙光杰 (2022)。磷酸氢二钾对磷酸镁钾水泥性能的影响。建筑与建筑材料,320,126283。[8] 郭红、唐哲、刘倩、徐建、王梅、梁荣* 和孙光杰 (2021)。超吸水绒毛状纳米复合水凝胶实现超稳定防冲刷水泥浆。建筑与建筑材料,301124035 [9] 刘倩、陆哲、胡晓、陈斌、李哲、梁荣*、孙光杰* (2021)。水泥基体原位聚合制备机械强度高的聚合物-水泥复合材料。建筑工程杂志,103048。 [10] 郭华、徐建、唐哲、刘倩、王明、梁荣*、孙光杰* (2022)。超吸水聚合物基防冲刷外加剂对海水混合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材料与结构,55(2),1-14。 [11] 王明、刘倩、梁荣、徐建、李哲、梁荣*、孙光杰 (2022)。偏高岭土对高水固比磷酸镁钾水泥性能的影响。土木工程材料学报,34(9),04022227。
表面活性剂在物体受压时沿晶粒边界或位错向下流动。据称,这种效应的例子发生在多种多样的材料中,从纯金属到各种类型的岩石(在岩石钻头的作用下,或在破碎和研磨过程中)。雷宾德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针对具有实际意义的分散体的“物理化学力学”,例如粘土浆和水泥浆,为此开发了一系列测量仪器。其他兴趣包括粘合剂、乳液和泡沫。这项工作部分在莫斯科大学胶体化学系进行,雷宾德是该系的教授(据说是一位出色的教师),部分在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分散系统部门进行,他从该部门成立到去世一直担任该部门的负责人。雷宾德院士是一位不知疲倦的胶体科学工作者,他的工作包括担任《胶体杂志》主编。他还是国际表面活性物质大会科学委员会的苏联代表。同时,他的文化兴趣非常广泛——他是一位艺术、文学和音乐鉴赏家,并且精通法语和德语。他的一生中,没有哪篇记录能不提到他的个人魅力、他对年轻同事的鼓励以及他热切关心与访问莫斯科或在会议上遇到的外国同行科学家建立友好的个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