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意外爆发。由于该疾病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风险大,疫情防控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人工智能(AI)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潜在有力工具之一。本研究系统评估了人工智能在中国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中对感染防控的有效性。方法:为了更好地评估人工智能在疫情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我们重点研究了2019年12月初至2020年4月底中国304个城市的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使用了三组因变量来捕捉人工智能效应的各个维度:(1)累计确诊病例达到峰值的时间,(2)病死率和是否有重症病例,(3)地方复工复产政策数量和出台时间。主要解释变量是以人工智能专利数量衡量的地方人工智能发展情况。为了拟合不同因变量的特征,我们采用了多种估计方法,包括 OLS、Tobit、Probit 和 Poisson 估计。我们纳入了大量的控制变量并添加了交互项来测试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机制。结果:我们的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1)筛查和检测疾病以及(2)监测和评估疫情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具体而言,人工智能有助于在跨城市流动性高的城市筛查和检测 COVID-19。此外,人工智能在复工风险高的城市恢复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支持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有效性的证据有限。结论:这些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在抗击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词:人工智能、COVID-19、预防、中国
摘要 背景 虽然 COVID-19 大流行可能严重阻碍了全球常规免疫服务的提供,但我们几乎没有关于大流行对疫苗供应链影响的数据。 方法 我们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来研究 2014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期间 IQVIA MIDAS 数据库对 84 个国家/地区共 34 种疫苗和联合疫苗的全球疫苗销售趋势。我们将国家分为三个收入水平类别,并使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模拟了 2020 年 4 月至 8 月与 2019 年 4 月至 8 月疫苗销售的变化。 结果 2020 年 3 月,全球疫苗销量从每 100,000 人 1211.1 支下降到 2020 年 4 月的每 100,000 人 806.2 支,总体下降了 33.4%;然而,疫苗销售中断在各个经济体的恢复情况不成比例。 2020 年 4 月至 2020 年 8 月期间,我们发现与 2019 年同期相比,高收入国家 (HIC) 的疫苗销量显著下降了 20.6%(p<0.001),而中低收入国家 (LMIC) 的疫苗销量则显著增长了 10.7%(p<0.001)。从 2014 年 8 月到 2020 年 8 月,高收入国家每月的人均疫苗销量平均至少是中低收入国家的四倍,是中上收入国家的近三倍。结论我们的研究揭示了 COVID-19 对不同经济体疫苗销售的不同影响,同时强调了在第一波 COVID-19 大流行之前和期间人均疫苗销量存在巨大的持续差异。需要采取行动确保公平分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