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保护 FH R PTZ 摄像机:TVS 6000 V 防雷、浪涌保护、电压瞬变保护 PT 单元电源:2000 V(线对地 2000 V,线对线 1000 V) 视频信号:1000 V(线对地 1000 V,线对线 500 V)
虽然价格实惠,但 SRC 无疑是一款专业级产品。控制器的机柜大而美观,配有防护门,为您的控制器提供整洁专业的外观。此外,SRC 配备了景观所需的基本功能(如雨量传感器旁路电路和主电源浪涌保护),但没有一些经常导致承包商回电的不必要的装饰。
前言 本选集第 2 部分收录的论文报告了有关低压交流电浪涌标准的制定情况,根据浪涌保护装置的现场性能进行了“现实检验”,这些检验在某些情况下对这些标准中规定的要求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而在其他情况下则证实了这些标准的有效性。1985 年之前的论文版权归各自的出版商所有,他们慷慨地允许转载。1985 年之后的论文是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赞助下发表的,因此属于公共领域。第 2 部分附件 A 的引文是为开发 IEEE SPD 三部曲(C62.41.1 TM –2002;C62.41.2 TM –2002;和 C62.45 TM -2002)的工作组收集的,但并非详尽无遗的列表。虽然得到承认和赞赏,但由于明显的版权限制,其他研究人员的这 12 篇论文不能在此转载。目录 瞬态控制水平:低压系统绝缘协调提案 (1976) 瞬态控制水平理念和实施 - 第 1 部分:理念背后的推理 (1977) 额定电压高达 600 V 的交流电源电路浪涌电压指南 (1979) 低压交流电源浪涌电压指南的制定 (1979) 压敏电阻与环境:赢得复赛 (1986) 浪涌测试的真实、逼真的环波 (1991) 100/1300 浪涌测试与压敏电阻故障率之间的不兼容性 (1991) 根据 VDE 0160 标准测试压敏电阻 (1991) 标准:跨国方面 (1991) 通过现场经验验证浪涌测试标准:高能测试和压敏电阻性能 (1992) 对浪涌环境标准进行现实检验 (1996) 使用白炽灯故障水平用于评估浪涌环境 (1997) 将高浪涌电流引入长电缆:多则少 (1997) 制定面向消费者的浪涌保护指南 (1997) 中性点接地做法对低压装置中雷电流分散的影响 (1998) 浪涌保护与过压场景的困境:对低压 SPD 的影响 (1998) 监测浪涌电压的谬误:SPD 和 PC 比比皆是!(1999) 建筑物直接闪击后雷电流的分散 (2000) 电能质量参数测量的新 IEC 标准 (2000) IEEE C62.41 的三部曲更新 (2000) 浪涌保护装置在共享雷电流中的作用和压力 (2002) 新 IEEE 标准促进下一代系统兼容性 (2002)
AR0521P1 是一款双向 TVS 二极管,采用领先的单片硅技术提供快速响应时间和低 ESD 钳位电压,使该器件成为保护电压敏感高速数据线的理想解决方案。AR0521P1 具有超低电容,典型值为 0.3pF,符合 IEC 61000-4-2 (ESD) 标准,具有 ±25kV 空气放电和 ±22kV 接触放电。它组装成超小型 1.0x0.6x0.5mm 无铅 DFN 封装。小尺寸、超低电容和高 ESD 浪涌保护使 AR0521P1 成为保护手机、数字视频接口和其他高速端口的理想选择。
推动电力系统进步的关键技术包括固态碳化硅 (SiC) 或氮化镓 (GaN) 电力电子设备、浪涌保护系统、双向电力系统、先进的冷却方法、自诊断系统和分布式系统架构。电力系统可以通过多保真建模工具进行开发,以提供“虚拟认证”的证据,但最终需要硬件集成和演示基础设施。这些系统的一些关键考虑因素是容错能力、布线考虑因素和恶劣环境能力。未来有几种技术将推动整个飞机电力系统的采用。这些包括能量存储和回收系统、高压电池系统、燃料电池、自重构(修复)概念、应急电源系统、网络预防系统工具、先进的 EMI/EMC 滤波系统以及无线和嵌入式传感。本文后面将进一步讨论其中一些主题。
雷电保护、接地、等电位连接和浪涌保护都是相互依存的学科,也是 Pentair 的 ERICO 品牌设施电气保护产品的重点。要可靠地保护建筑物、工业和商业运营以及人员,需要采取系统而全面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瞬变造成的威胁。例如,如果没有可靠的接地路径,任何避雷终端都无法安全地捕获和抑制雷电能量。同样,如果没有低阻抗接地电气连接,即使是最昂贵的浪涌保护装置 (SPD) 也无法提供最佳保护。此外,如果不遵循等电位连接做法,低阻抗接地系统可能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危险。这些相互依存的学科最好在查看整个设施而不是单个设备或设施的一部分时应用。Pentair 的合格应用工程师团队可帮助您解决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