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 (MP) 是一种较小的塑料,在水生环境中普遍存在。先前的研究报告称,从公共市场和养虾场收集的虾类的胃肠道中存在 MP。有报道称,包括潜在致病菌在内的生物膜群落可以附着在 MP 表面。MP 摄入后会带来重大的健康和经济风险,包括可能接触副溶血弧菌 (Vp)——一种在 MP 表面高浓度发现的显著虾病原体——增加虾的疾病风险并可能进入人类食物链。在这项研究中,对来自菲律宾布拉坎省虾场和不同湿货市场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 MP 污染测试以及 Vp 在 MP 表面的附着和定植测试,并进行了体外测试。分离的 MP 经过化学消化和浮选分离,然后用立体显微镜成像并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表征。分离的假定 MP 经常以不规则形状的碎片形式观察到。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证实,只有来自 Hagonoy 和 Meycauayan 湿货市场的南美白对虾获得的 MP 才会表现出与聚乙烯 (PE) 基塑料典型的 CH 拉伸振动相对应的特征吸收带。在一组原始的 PE 基塑料(一个表面较光滑(PE1),一个表面较粗糙(PE2))上观察到 Vp 的附着。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证实了 Vp 附着在这些 MP 表面,并显示最早在孵育 1 小时后就可以看到定植。PE2 导致粘附细菌的数量高于 PE1,这表明表面粗糙度在 MP 上的细菌定植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观察到的这种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还应考虑温度、pH、盐度和营养物质可用性等其他参数。这项研究表明,采样地点的虾受到了 MPs 的污染,并且基于 PE 的 MPs 可以成为 Vp 的定殖场所。
在过去两个季度中,新加坡经历了多个阶段的社会限制措施。5 月中旬,新加坡进入第二阶段(高度警戒)(P2HA)状态,包括禁止在餐饮场所堂食、限制聚会人数为两人以及暂停个性化摘口罩服务。严格指数从 2021 年 5 月初的 50 上升至月底的 60(图 2.4),但仍远低于去年第二季度阻断措施期间的水平。然而,谷歌位置通知服务中的客流量数据显示,零售和娱乐场所的流动性从之前的约 20% 急剧下降至比疫情前基线低 40%,这表明随着社区感染人数增加,公众开始谨慎行事,自愿保持社交距离的程度有所提高。虽然在过渡到第三阶段(高度警戒)后,6 月下半月客流量有所恢复,但由于与多家娱乐场所、裕廊渔港、湿货市场和小贩中心相关的大型 COVID-19 集群的出现,促使从 7 月 22 日至 8 月中旬恢复到 P2HA,因此在第三季度初客流量再次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