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开发和测试用于半导体芯片封装的热界面材料 (TIM)。本研究的目标是实现良好的粘附性能(> 5MPa 剪切强度)和低热界面阻(优于 SAC 焊料)。设计/方法/方法——研究了芯片和基板镀金触点之间 TIM 接头的机械和热性能。本研究采用基于银浆的烧结技术。通过剪切力测试和热测量评估性能特性。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形成的接头的横截面进行微观结构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含有几十微米大小的球形银颗粒和几微米大小的片状银颗粒的浆料具有最佳性能。烧结温度为 230°C,烧结过程中对芯片施加 1 MPa 的力,可实现更高的粘附性和最低的热界面阻。原创性/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银膏的新材料,该材料含有悬浮在树脂中的不同大小(从纳米到几十微米)和形状(球形、薄片)的银颗粒混合物。使用烧结技术和银膏在 230°C 下施加压力制备的接头表现出比其他 TIM 材料(如导热油脂、导热凝胶或导热粘合剂)更好的机械和热性能。这些材料可以使电子设备在 200°C 以上的温度下运行,而目前硅基电力电子设备无法做到这一点。
1。Dibyendu Chakravarty,S。Roy,P.K。das,“氧化铝和氧化锆的DC电阻率与抽动烧结”,《材料科学公报》。28 [3],227-231,2005。2。312,252-257,2007。3。dibyendu Chakravarty,Prakash Singh,Sindhu Singh,Devendra Kumar,Om Parkash,“高介电常数常数钙钛矿氧化物的电导行为LA X Ca 1-3x/2 Cu 3 Ti 4 O 12”,Alloys and Alloys and Compiounds。438,253-257,2007。4。D.Roy,D.Chakravarty,R.Mitra,i.manna,“烧结对纳米 - tio 2的微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分散Al 65 Cu 20 Ti 15无定形/纳米晶基质复合材料”,合金和化合物杂志和化合物。460,320-325,2008。5。dibyendu chakravarty,S。Bysakh,K.Muraleedharan,Tata N Rao,R。Sundaresan,“具有高硬度和骨折韧性的镁含量氧化铝的火花等离子体烧结”,《美国陶瓷学会》。91 [1],203-208,2008 6。Dibyendu Chakravarty,H.Ramesh,Tata N.Rao,“ Spark等离子体烧结的高强度多孔氧化铝”,《欧洲陶瓷学会杂志》。29,1361-1369,2009。7。R.Mazumder,D.Chakravarty,D.Bhattyacharya,A.Sen,“ Bifeo 3的Spark等离子体烧结”,材料研究公告。44,555-559,2009。8。93 [4],951-953,2010。9。Dibyendu Chakravarty,G。Sundararajan,“应用压力对Spark等离子体插入氧化铝的传播的影响”,《美国陶瓷学会杂志》。A.Mukhopadhyay,Dibyendu Chakravarty,B.Basu,“火花等离子体烧结的WC -Zro 2 -Co多相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断裂韧性和强度”,《美国陶瓷社会杂志》。93 [6],1754-1763,2010 10。K.rajeswari,U.S.Hareesh,Dibyendu Chakravarty,R.Subasri,Roy Johnson,“对SPS,MW和TTS的比较评估,对稳定化Zro 2陶瓷的密度和微观结构评估的比较评估”,《 Sintering的科学》。42,259-67,2010 11.Amit S Sharma,K.Biswas,B.Basu,Dibyendu Chakravarty,“纳米晶体Cu和Cu-10 wt%PB的Spark等离子体烧结,”冶金和材料交易A.42 [7],2072-84,2011 12.Dibyendu Chakravarty,B。V. Sarada,S.B。 Chandrasekhar,K.Saravanan,T.N.Rao,“制造多孔硅的新方法”,材料科学与工程A. 528(25-26),7831-34,2011。Dibyendu Chakravarty,B。V. Sarada,S.B。Chandrasekhar,K.Saravanan,T.N.Rao,“制造多孔硅的新方法”,材料科学与工程A.528(25-26),7831-34,2011。
β-磷酸三卡氏菌(β-TCP)主要是因为其出色的生物降解性。然而,单相β-TCP具有受控性能的合成而不影响陶瓷的生物相容性是一个挑战。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合成可生物塑料和破骨的β-TCP作为骨替代物质,并评估陶瓷的机械性能。在这项工作中,采用了两步热处理过程。最初,将材料在700 O C下进行热处理,随后在1000、1100和1200 OC的不同温度下烧结。显示β-TCP相的稳定性在1200 O C烧结时与某种形成α-TCP相时烧结时的稳定性。发现相纯β-TCP样品的直径拉伸强度约为4.06 MPa,并且在存在α-TCP相的存在下被发现下降。生物细胞研究表明,β-TCP样品作为细胞附着,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底物非常出色,因此表现出极好的生物相容性。这项研究表明,β-TCP用作骨骼替代物质的潜力很大。
钙循环过程基于 CaCO 3 和 CaO 之间的可逆反应,近年来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热化学储能系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该系统可集成到聚光太阳能发电厂 (CaL-CSP) 中。该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CaO 转化不完全及其烧结引起的失活。在本文中,通过使用定义明确且粒度分布较窄的标准石灰石颗粒进行实验性多循环测试,评估了粒度对这些失活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低温氦气中进行煅烧时,CaO 多循环转化主要受益于使用小颗粒。然而,只有对于低于 15 l m 的颗粒,这种增强才显著。另一方面,在高温 CO 2 中煅烧引起的强烈烧结使粒度与多循环性能的相关性降低。最后,SEM 成像表明,在氦气中进行煅烧时,活性丧失的机制主要是孔隙堵塞,而在高温 CO 2 中进行煅烧时,由于烧结导致的表面积大量损失是失活的原因。2019 作者。由 Elsevier BV 代表开罗大学出版。这是一篇根据 CC BY-NC-ND 许可证开放获取的文章(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2022 年,Neo 发现了市场中尚未满足的需求,并启动了该项目,并获得了爱沙尼亚政府在欧洲公正转型基金 (JTF) 计划下高达 1870 万欧元的资助。这笔赠款支持在爱沙尼亚建设一座最先进的烧结稀土永磁体制造工厂。该项目于 2021 年启动,到 2022 年完成选址、详细设计和采购。建设于 2023 年开始,外部工程将于 2024 年 8 月基本完工。该工厂有望在 2025 年初开始生产。该工厂将为我们的欧洲和北美客户提供稀土磁体供应链选择。它将从 Neo 在爱沙尼亚现有的分离设施供应磁性稀土氧化物,该设施是亚洲以外仅有的工业规模中游设施之一。初始产能为每年 2,000 吨烧结稀土磁体,第二阶段将扩大到每年至少 5,000 吨。随着对高标准烧结稀土磁体的需求不断增长,Neo 计划探索建造类似的工厂
摘要 本研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双层高硬度钢复合附加装甲在 14.5 mm 穿甲弹以 900 m/s 速度冲击下的抗弹性能。本研究中的装甲系统由复合附加装甲和背板组成。复合附加装甲包括先进的氧化铝-氧化锆陶瓷,其采用 300 MPa 高压冷等静压 (CIP) 工艺制备,并在 1700 oC 高温下烧结。将烧结的先进陶瓷颗粒通过铸造工艺与聚氨酯橡胶结合。高硬度钢板安装于复合附加装甲上,复合附加装甲设计为背板,厚度为 6.0 mm 的双层,选用 Bisalloy HHA500。
FR-AlN-ST 是一种先进的结构氮化铝陶瓷,采用高温液相烧结制成。它是一种完全致密的棕褐色结构陶瓷,能够使用近净形状和金刚石研磨工艺制成。由于钠和二氧化硅浓度较低,它非常适合要求高导热性的半导体、商业和航空航天应用。FR-AlN-ST 的热膨胀率与钨和钼的热膨胀率非常匹配,因此可以创建能够在各种工作温度下工作的密封组件。添加氧化钇以实现液相烧结,还可以提高传统 Mo/Mn 和 Mo/Mn/W 厚膜金属化系统的粘合强度。
通过烧结机械合金化的 Fe 和 Si 粉末与 Mn、Co、Al、P 作为 p 型和 n 型掺杂剂,制备了添加了 B 4 C 纳米粒子的 β-FeSi 2 。随后将固结样品在 1123 K 下退火 36 ks。退火后烧结物的 XRD 分析证实了从 α 和 ε 几乎完全转变为热电 β-FeSi 2 相。样品表面的 SEM 观察结果与衍射曲线相符。TEM 观察结果显示 B 4 C 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材料中,没有可见的聚集体,并确定了晶粒尺寸参数 d 2 < 500 nm。所有掺杂剂都有助于降低热导率和塞贝克系数,其中 Co 对提高与参考 FeSi 2 相关的电导率的影响最大。结合添加 Co 作为掺杂剂和 B 4 C 纳米粒子作为声子散射体,Fe 0.97 Co 0.03 Si 2 化合物的无量纲性能系数 ZT 在 773 K 时达到 7.6 × 10 –2。将所检测的烧结物与之前制造的相同化学计量但不添加 B 4 C 纳米粒子的烧结物的热电性能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总体上具有负面影响。关键词:二硅化铁、纳米粒子、热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