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现出进入新时代的特征,其研究对象转向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主旋律,财富超越价值成为经济分析的基本范畴。 设计/方法/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不能从超越理论出发,而是以问题为导向,引领问题涉及发展阶段和研究层面的问题。 研究结果——经济运行分析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微观分析注重效率,宏观分析注重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稳定即经济安全;经济发展分析遵循生产力规律,探索发展规律和相关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推动政治经济学发展理论创新。 原创/价值——因此,政治经济学不能只研究体系,还需要研究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问题。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往往涵盖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包括对外经济)三大板块,基本经济制度分析需要从共生论的视角理解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要素报酬、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从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论文类型 研究论文
摘要 科学技术实际上是由科学和技术两部分组成的,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科学作为知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获得和积累起来的,它汇集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宝贵成果,是认识的正确依据。基于科学的发展,技术通过一定的手段、产品、程序、方法、手段等的更新,使得过程和活动更加简洁、更加高效。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远,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快速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参与这一讨论,我们探讨了巴拉德的代理实在论与量子退相干和量子达尔文主义的关系(Schlosshauer,2019;Zurek,1994、2003、2009、2018、2022)。我们认为,这些对量子物理的解读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它们将新唯物主义的焦点从量子力学转移到物质本体论和社会规模的涌现上。我们并不是反对新唯物主义;我们支持它作为一项政治和智力项目,推动它跨学科地与世界接触,并超越社会建构主义等其他社会理论体系的局限。相反,我们建议批判性地考虑巴拉德(2007)代理实在论背后的物理学,以及该领域的发展和在社会领域思考巴拉德理论的持续挑战。
课程的第一部分将对 LPE 进行一般介绍。我们将首先阅读几篇法律评论文章,这些文章阐明了 LPE 是什么,并列出了 LPE 研究的主要主题。然后,我们将把 LPE 置于过去的法律理论体系中,包括法律现实主义、批判性法律研究和批判性种族理论。2022 年春季,课程的第二部分将讨论 LPE 研究中的至少两个当前主题。首先,我们将研究法律与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和经济秩序之间关系的古典和当代理论。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阐明法律如何构成政治经济,以及政治经济力量如何反过来塑造法律。其次,我们将探讨劳动的法律和政治经济学,广义上包括自由和不自由、有偿和无偿、国家和全球的工作形式。
摘要 本文旨在从理论上将品牌行动主义 (BA) 定位为战略营销领域的一种构想。尽管该现象的管理相关性日益增强,但从公司角度来看,BA 仍然缺乏一个可供探索的强大理论体系。考虑到 BA 通常与其他行动主义相关且相混淆,尤其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们提出了一个综合框架来解释 BA 如何体现为一种营销策略。所提出的框架有助于现有文献,因为它试图组织有关 BA 的知识并澄清对该概念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预计该提案将产生新的研究途径,并导致对有关 BA 的某些问题的进一步完善和共识。总体而言,预计该框架有助于描述营销战略领域的现象。
摘要 在系统发育分类法带来巨变之前,传统分类学将生物分为两个不同的界:动物界和植物界。西方科学植根于“自然主义”宇宙观,其理论体系主要基于古代亚里士多德思想,建立在这种二分法之上。如今,尽管我们采用了将生物统一为亲属的达尔文范式,但“生物等级”的概念仍然构成了我们对生物物种的分析和理解。我们的目标是结合系统发育学的发展、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以及对植物能动性的重新关注,以形成对生物界的跨学科立场。植物或动物起源的分界线具有可追溯到约 39 亿年前的共同进化历史,两者之间的间隔仅为 16 亿年前。从生物物种历史的系统发育角度来看,植物和动物属于姊妹群。利用与植物神经生物学领域相关的最新数据,我们的目的是讨论一些社会文化障碍,主要是在西方自然主义认识论中,这些障碍阻碍了生物体作为亲属的整合,同时提出一些主要受其他本体论实践启发的途径,这些途径可以帮助克服这些障碍并在不同的生命联系方式之间架起桥梁。
VR(Virtual Reality)是一种创造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可以模拟环境、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三维动态场景和实体行为模拟。这里的“教育”特指教育技术,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形式化方法是逻辑科学中比较和找出不同思维形式相互联系的方式,可以准确地揭示各种逻辑规则,制定相应的逻辑规则,使各种理论体系更加严谨,训练正确的思维,提高思维的抽象能力。VR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个维度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仅仅依赖于阅读和记忆知识点,后来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将幻灯片和视频带入学习,这是第二个维度,现在VR可以看作是第三个维度,即体验式学习,比以前的视频教学更加丰富,更具沉浸感。 VR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能够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在理论上是显而易见的,基于此,“VR+教育”的新模式随着科技和教育理念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如何评估效果,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推动“VR+教育”的发展。
摘要 当前,SARS-CoV-2尤其是Omicron毒株肆虐全球,甚至与IAV共同感染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公共卫生。目前尚未发现针对SARS-CoV-2的特效抗病毒药物。这需要更深入地了解SARS-CoV-2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探索抗病毒药物靶点,为研发抗SARS-CoV-2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本文讨论了IAV,它已被广泛研究,有望为SARS-CoV-2研究提供除冠状病毒科成员之外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希望为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理论体系。先前的研究表明,宿主PRR识别IAV或SARS-CoV-2的RNA,然后激活先天免疫信号通路,诱导宿主限制因子(如ISG)的表达,最终抑制病毒复制。同时,病毒也在转录、翻译、翻译后修饰和表观遗传水平上进化出各种对抗宿主先天免疫的调控机制。此外,病毒可以劫持支持宿主的因子进行复制。值得注意的是,宿主抗病毒先天免疫与病毒对抗宿主先天免疫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网络。此外,病毒复制周期受蛋白质、ncRNA、糖、脂质、激素和无机盐共同调控。鉴于此,我们更新了基于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网络的抗病毒药物靶点映射,并从病毒免疫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将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网络作为 IAV 和 SARS-CoV-2 抗病毒药物新靶点的创新思路。
上海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通讯作者,电子邮箱:fkg11@163.com 摘要 随着主轴转速的提高,发热成为高速电主轴的关键问题。为了获得电主轴的实际热行为,本文开发了热特性数字孪生系统。热特性数字孪生的原理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和修正模型映射和修正热边界条件来模拟机床的热行为。所提出的数字孪生系统包括数字孪生软件、数据采集系统和嵌入传感器的物理模型三个模块。数字孪生软件基于 Qt 使用 C++ 编程语言和 ANSYS 二次开发开发。提出热边界修正模型,利用数据采集系统测得的热关键点温度来修正发热和接触热阻。为了验证数字孪生系统的预测精度,在电主轴上进行了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孪生系统预测精度大于95%,对提高热特性仿真与热优化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孪生·热特性·精度仿真·电主轴 1.引言 热行为预测在数控机床热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电主轴是数控机床的核心,也是其主要热源。数控机床向超高速、超高精度方向发展的趋势,对电主轴热特性的精确分析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影响主轴温度场和热变形准确预测的主要因素来自产热和接触热阻两个方面,在主轴工作过程中,产热和接触热阻都不是恒定的。由于主轴工作时伴随产热,引起热变形,使主轴零部件接触面间产生热应力,接触压力的变化使接触热阻和内部热源产热量也发生变化。为了提高热行为预测精度,热特性数字孪生成为模拟主轴单元温度场分布的最佳选择。数字孪生是指通过构建数字化虚拟实体与物理实体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虚实映射。它将物理空间中的物理实体映射到数字空间,具有数据映射、分析决策、控制执行等功能。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数字孪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在理论方面,数字孪生的概念最早由Grieves教授[1]于2003年提出,随后NASA将该概念应用于阿波罗计划中的飞行器。Dmitry Kostenko等[2]研究了设备数字孪生在静态和动态领域的应用
作者:Priscila Laczynski de Souza Miguel、Luiz Artur Ledur Brito 摘要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理论领域,可以看作是一个正在整合的领域,正在经历从更实际和管理的开始阶段向对其组成结构的更严格定义的阶段的过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其他领域的理论基础的联系巩固了该领域,并将其整合为更广泛的理论体系。虽然交易成本理论和处理关系的组织理论在理论基础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战略的关系观点仍然很少得到探索。关系观可以被认为是资源型观的延伸,而资源型观已经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主导理论范式。应用于供应链,它可以补充交易成本理论,除了寻求降低成本的机会之外,还可以识别在关系中创造价值或使用关系资源寻求竞争优势的可能性。本文试图通过确定 Dyer 和 Singh (1998) 提出的关系愿景的支柱如何帮助解释供应链管理现象并证明其有可能成为组织竞争优势的来源,来建立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关系。简介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 (SCM) 的讨论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这一点从运营领域的三大国际期刊《国际运营与生产管理杂志》(IJOPM)、《运营管理杂志》(JOM)和《生产与运营管理》(POM)的出版物中可以看出,它们最近都为该主题开设了专题(IJOPM,2006 年,第 7 卷;JOM,2007 年,第 27 卷,第 5 期和 POM,2006 年,第 15 卷,第 13 期)。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数量从 90 年代末开始增加,证实了其在作战领域的相关性(PILKINGTON;FITZGERALD,2006 年;KOUVELIS、CHAMBERS AND WANG,2006 年)。实践中,一些公司开始采用供应管理技术来提高其绩效(COUSINS;LAWSON;SQUIRE,2006)。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知识领域,正处于理论巩固和转变的过程中,从一个更注重实践和管理的领域开始,成为一个建立在其他知识领域之上并与之相连的独立领域。根据 Burgess、Singh 和 Koroglu (2006) 的研究,该领域发表的 20% 的文章并非基于任何明显的理论观点。其余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学术研究从不同的理论角度解释了这一主题,其中交易成本和竞争优势理论最受欢迎(分别为 29% 和 24%)。证据表明,目前还没有新的理论来描述 SCM,而且,由于其范围,无法从单一的角度进行解释(BURGESS;SINGH;KOROGLU,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