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甜瓜植物体内 RNP 介导的基因组编辑。(a) 微粒介导的 GFP 基因转移到甜瓜 SAM。(b) 甜瓜基因组编辑 iPB-RNP 方法概述。(c) 携带目标 CmGAD1 基因座突变的阳性 E 0 植物的 CAPS 分析。符号“–”和“+”分别表示不使用和使用 Cas9 RNP 的消化。黑色和白色三角形分别表示 Cas9 RNP 处理后的未消化和消化条带。(d) 阳性 E 0 植物的 CRISPR/Cas9 靶序列与野生型的 CRISPR/Cas9 靶序列的比对,插入和缺失用红色字母突出显示。(e) 对来自两个 E 0 植物(#2-13 和 #2-16)的 E 1 植物进行基因特异性 CAPS 分析,使用与 (c) 中相同的符号。(f) 具有 gRNA 设计的 CmACO1 基因示意图。 (g) 针对 CmACO1 的基因组编辑实验总结。(h) cmaco1 纯合突变系 (#3-2,E 2 代) 的基因特异性 CAPS 分析,使用与 (c) 一致的符号。(i) 野生型和 cmaco1 中 CmACO1 的氨基酸序列比较,CRISPR/Cas9 的靶位点用下划线表示,序列变化用红色字母表示。星号表示终止密码子。(j 和 k) 收获后野生型和 cmaco1 果实的外观 (j) 和纵切面 (k)。(l) 授粉 40 天后测量的野生型和 cmaco1 果实 (E 2 代中的个体植物 E2-1 和 E2-2) 的乙烯产生量。数据以平均值±SE (n=3) 表示。
基因组编辑技术对于传统的诱变育种来说很有前景,因为这种方法直接修改了优良菌株的目标基因,所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通过回交去除不必要的突变并创建新的品系。特别是,这项技术对于因功能丧失而导致的性状更有优势。人们已经做出许多努力利用这项技术将有价值的特性引入作物,包括玉米、大豆和西红柿。美国和日本已经将几种基因组编辑作物商业化。甜瓜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蔬菜作物,在不同地区生产和使用。因此,人们进行了许多育种努力来改善其果实品质、抗病性和抗逆性。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 (QTL) 分析,并鉴定了与重要性状相关的各种基因。最近,一些研究表明,CRISPR/Cas9 系统可以应用于甜瓜,因此可能将其用作一种育种技术。本综述重点关注抗病性和果实品质这两个与生产力相关的性状,介绍了遗传学的进展、通过基因组编辑进行甜瓜育种的实例、育种应用所需的改进以及基因组编辑在甜瓜育种中的可能性。
摘要 帽结合蛋白 eIF4E 通过与 eIF4G 相互作用构成 eIF4F 复合物的核心,该复合物在 mRNA 的环化及其随后的帽依赖性翻译中起关键作用。除了在 mRNA 翻译起始中的基本作用外,还描述或提出了 eIF4E 的其他功能,包括充当前病毒因子和参与性发育。我们使用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生成了甜瓜 eif4e 敲除突变株系。编辑在甜瓜中有效,因为我们在 T0 代就获得了第一个 eIF4E 外显子中单核苷酸纯合缺失的转化植物。分离 F2 代的编辑和非转基因植物接种了摩洛哥西瓜花叶病毒 (MWMV);纯合突变植物表现出病毒抗性,而杂合和非突变植物被感染,这与我们之前对 eIF4E 沉默植物的结果一致。有趣的是,T0 和 F2 代的所有纯合编辑植物都表现出雄性不育表型,而与野生型植物杂交则恢复了育性,表明雄性不育表型的分离与 eif4e 突变的分离之间存在完美的相关性。对甜瓜雄花沿连续发育阶段的形态学比较分析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和绒毡层在减数分裂后发育异常,突变体和野生型的绒毡层降解时间明显不同。RNA-Seq 分析确定了花粉发育中的关键基因,这些基因在 eif4e/eif4e 植物的花中下调,并表明 eIF4E 特异性 mRNA 翻译起始是甜瓜雄配子形成的限制因素。
摘要。白粉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之一,可导致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全世界瓜类产量下降。需要一种抗白粉病的瓜类品种来提高瓜类产量。本研究旨在使用序列特征扩增区域 (SCAR) 标记检测与白粉病相关的抗性基因。本研究使用了瓜类品种 Meloni。使用 SL-3、PI 371795 和 Aramis 品种进行比较。使用一对引物对标记进行扩增。结果表明 Meloni 具有抗白粉病基因,因为在 1058 碱基对 (bp) 处存在 DNA 靶带。基于这一结果,可以得出结论,Meloni 是一种优秀的瓜类品种,因为它能够自然地克服白粉病感染。SCAR 标记已用于各种目的,尤其是用于检测对植物疾病的抗性基因。本研究为植物育种者提供了有关 Meloni 的信息,该品种是一种基因上抗白粉病感染的新型瓜类品种。此外,Meloni 可作为印度尼西亚本土优质瓜类种子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