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会改变森林的环境条件。生长在不同干扰历史和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可能采取不同的生活史策略,但关注这一效应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全面调查了中国东部两种不同干扰历史的亚热带森林的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和功能性状,以探讨其生活史策略的差异。受干扰森林的生物多样性略高于受保护森林。受保护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受干扰常绿阔叶林(P < 0.05)。保护林的叶组织密度 (LTD) 显著高于受干扰林,而叶片厚度 (LT)、叶片干物质含量 (LDMC)、小枝组织密度 (TTD)、小枝干物质含量 (TDMC)、树皮组织密度 (BTD) 和干物质含量 (BDMC) 以及茎组织密度 (STD) 和干物质含量 (SDMC) 均显著低于受干扰林( P < 0.05)。在相关的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和功能性状方面,保护林采取资源获取策略,降低生物多样性,发展高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以及低 LT、LDMC、TTD、TDMC、BTD、BDMC、STD 和 SDMC 等多种功能性状以支持较高的生物量积累速率。受干扰林采取资源保护策略,提高生物多样性,发展相反的性状组合,降低生物量积累速率。对受保护森林和受干扰森林中植物的多样性、生物量和功能性状进行全面调查,并随后评估植物的生活史策略,将有助于调查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碳储量,为TRY和中国植物性状数据库提供数据,并改善中国东部的生态管理和恢复工作。
建立肽序列与原纤维形成之间的基本关系对于理解蛋白质错误折叠过程和指导生物材料设计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将全原子分子动力学(MD)模拟与人工intel-ligence(AI)相结合,以研究短肽序列排列的细微变化如何影响其形成原纤维的倾向。我们的结果表明,疏水残基的分布和电荷簇的分布很小,可以显着影响成核速率和跨β结构的稳定性。为了快速扩展此分析,我们开发了一个主动学习 - 增强的框架 - 用于分子动力学的机器学习(ML4MD),从而根据MD衍生的聚合数据迭代地完善了其预测。ML4MD有效筛选了许多肽排列,并指导发现先前未识别的原纤维式序列,从而在接收器操作特征(ROC)曲线(AUC)下达到0.939的接收器下方。总体而言,ML4MD通过将详细的原子模拟与快速和高敏锐的ML预测整合在一起,简化了淀粉样蛋白样肽的合理设计。
。cc-by 4.0国际许可(未经Peer Review尚未获得认证)是作者/资助者,他已授予Biorxiv的许可证,以永久显示预印本。这是该版本的版权持有人,该版本于2024年8月8日发布。 https://doi.org/10.1101/2024.08.08.607204 doi:biorxiv pre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