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精神益生菌是一种能够影响压力相关行为、睡眠和认知结果的益生菌。我们进行了多项体外和人体研究,以评估它们的生理潜力,寻找对人类具有精神活性的菌株,并阐明所涉及的代谢途径。在我们之前的体外研究中,我们确定了两种菌株 Levilactobacillus brevis P30021 和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P30025,它们能够产生 GABA 和乙酰胆碱,有望对情绪和认知能力产生影响。目的:研究益生菌对缓解中度压力健康成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次要结果与情绪改善、GABA、谷氨酸、乙酰胆碱和胆碱的产生以及微生物群组成的改变有关。方法:一项为期 12 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研究,研究了益生菌制剂(Levilactobacillus brevis P30021 和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P30025)对 44 名(益生菌 = 44,安慰剂 = 43)成年人心理、记忆和认知参数的影响,这些成年人通过 CogState Battery 测试得出的平均年龄为 29 ± 5.7 岁。受试者的纳入标准是使用 DASS-42 问卷诊断时压力为轻度-中度(18.7 ± 4.06)。结果:益生菌治疗对主观压力测量没有影响。益生菌制剂通过降低对悲伤情绪的认知反应对抑郁症状显示出显着的有益作用(p = 0.034)。摄入益生菌后反刍思维显着改善(p = 0.006),表明它有助于减少与抑郁相关的负面认知影响并改善整体心理健康。根据反应对接受治疗的受试者进行分层时,我们发现阳性反应者的肠道菌群中益生菌属的丰富度增加(Lactiplantibacillus p = 0.009,L.brevis p = 0.004)。粪便样本中的神经递质浓度与 LEIDS、DASS-42 和认知测试评分之间没有相关的相关性。结论:我们强调了这种益生菌制剂作为心理益生菌缓解负面情绪的潜力。评估饮食干预对人类参与者的精神作用面临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干预研究这些精神益生菌对患有压力相关疾病的人群的影响,包括更长的干预期和更大的样本量,以验证治疗对进一步压力相关指标的影响。
情绪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识别人们情绪的能力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包括教育。在这里,教育方法和工具正在根据通过脑电图 (EEG) 信号获得的数据进行校准。哪种设计工具最适合未来的室内建筑教育,这是一个不确定的领域。在使用手动和数字设计工具确定不同的影响时,测量学生的情绪状态非常重要。脑机接口使得以既方便又经济的方式监测情绪状态成为可能。在情绪识别研究中,人们采用了脑电图信号,由此产生的文献解释了基本情绪以及由多种基本情绪组合而成的复杂场景。语言概括是一种通过识别预定义结构并以简洁的方式表达它们来帮助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知识的技术。本研究旨在调查室内建筑学生在使用手动或数字工具进行 2D 或 3D 设计时的依恋和情感状态,以及调查基于教学方法的设计工具使用和行为的差异。该研究使用基于模糊集的语言摘要技术对数据进行摘要,并使用日常自然语言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这样即使没有专家也很容易理解。
摘要:车辆外部的干扰会导致视觉注意力分散,从而导致交通事故。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的广告解决方案,广告牌被广泛安装在路边,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然而,广告牌对驾驶员分心、目光注视和认知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利用定制的驾驶模拟器和同步脑电图 (EEG) 和眼动追踪系统来研究与驾驶员视觉信息处理相关的认知过程。区分了与辅助驾驶刺激相关的目光注视和其他可能成为分心源的刺激。本研究比较了驾驶员对广告牌注视和车辆仪表板注视的认知反应。测量的眼球注视相关电位 (EFRP) 显示 P1 成分相似;然而,随后的 N1 和 P2 成分不同。此外,当驾驶员受到限速标志提示而调整行驶速度时,会观察到 EEG 运动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测量系统是评估驾驶员认知的有效工具,并表明对广告牌的认知参与水平可能是驾驶员分心的前兆。将实验结果与文献中的人类信息处理模型进行了比较。
摘要:车辆外部的干扰会导致视觉注意力分散,从而导致交通事故。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的广告解决方案,广告牌被广泛安装在路边,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然而,广告牌对驾驶员分心、目光注视和认知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利用定制的驾驶模拟器和同步脑电图 (EEG) 和眼动追踪系统来研究与驾驶员视觉信息处理相关的认知过程。区分了与辅助驾驶刺激相关的目光注视和其他可能成为分心源的刺激。本研究比较了驾驶员对广告牌注视和车辆仪表板注视的认知反应。测量的眼球注视相关电位 (EFRP) 显示 P1 成分相似;然而,随后的 N1 和 P2 成分不同。此外,当驾驶员受到限速标志提示而调整行驶速度时,会观察到 EEG 运动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测量系统是评估驾驶员认知的有效工具,并表明对广告牌的认知参与水平可能是驾驶员分心的前兆。将实验结果与文献中的人类信息处理模型进行了比较。
体感皮层中的微刺激可以唤起人工触觉感知,并且可以整合到双向脑机接口 (BCI) 中,以在受伤或患病后恢复功能。然而,人们对刺激参数本身如何影响感知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通过植入患有颈脊髓损伤的人类参与者的体感皮层中的微电极阵列进行刺激,并改变刺激幅度、持续时间和频率。增加幅度和持续时间会增加所有测试电极上的感知强度。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发现增加频率会在某些电极上引起更强烈的感知,但在大多数电极上引起的感知强度会降低。电极分为三组,它们会唤起不同的感知品质,这些品质取决于刺激频率并在皮层中进行空间组织。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体感皮层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将促进双向 BCI 刺激策略的原则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