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瞬态热分析 (TTA) 研究不同 SAC + 焊料的热机械疲劳,并使用人工神经网络 (ANN) 进行预测。TTA 测量热阻抗,并允许检测焊料裂纹和材料界面的分层。使用七种不同焊料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的 LED 在被动空对空温度冲击测试中老化,每 50 次循环进行一次 TTA 测量,以热阻增加为故障标准。在测试条件下,SnAgCuSb 焊料比 SAC305 参考表现出最佳性能改进。除了通过累积故障曲线和威布尔图进行标准评估外,还研究了新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来评估单个 LED 焊点的可靠性。建立了一种混合方法来预测加速应力测试期间单个 LED 焊点的故障,该方法使用具有记忆的人工神经网络(特别是 LSTM)处理 TTA 数据,其中记忆允许充分利用测量历史。使用了两种 ANN 方法,即回归和分类。这两种方法都相当准确。从回归方法中获得的信息越多,需要使用问题要求的外部知识进行更多处理,而分类方法可以更直接地实施。结果证明了集成方法在评估焊点剩余使用寿命方面的优势。
3D 技术中不同功能层之间的垂直电互连通常采用硅通孔 (TSV) 实现 [1]。根据应用,这些 TSV 的长度范围从 100 μm 到几 μm。直径通常也相应地缩小。这些 TSV 对于 3D 技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可确保更短的电互连,从而实现更高的器件密度和信号速度。但它们也容易出现故障。 TSV 中存在多种潜在故障原因和影响 [2],例如空洞(电迁移或加工引起)、分层、未对准、与金属连接不良、TSV 之间连接短路或开路、衬里击穿、应力引起的影响等。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两种已知故障分析技术——磁场成像 (MFI) 和光诱导电容改变 (LICA) 的替代用途,以检测与衬里击穿 (BD) 引起的泄漏和连接 TSV 的金属开路相关的 TSV 故障。
本研究采用 IEEE 14 总线测试系统来评估虚拟能源中心 (VEH) 的拟议能源管理策略。结果表明,通过集成交互式能源市场管理 (EMM) 系统,成本显著降低。在基线情景中,引入 EMM 后,运营成本降低了 10.01%,而添加直接负荷控制程序后,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了 13.11%。在结合 EMM 和辅助服务需求响应程序的场景中,成本降低最为显著,为 56.39%。此外,仅使用直接负荷控制程序即可将运营成本降低 6.02%,而辅助服务需求响应程序又节省了 2.29% 的成本。这些发现强调了通过先进的能源管理策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巨大潜力。关键词这是一篇 CC BY 许可下的开放获取文章(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TM1681 的系统时钟用来产生系统工作的时钟频率。LED 驱动时钟、系统时钟可以取自片内的 RC 振 荡器(256KHz)或者使用 S/W 设置由外部时钟输入。系统振荡器构造如图7 所示。当SYS DIS 命令被 执行时,系统时钟停止,LED 工作循环将被关闭(这条指令只能适用与片内 RC 振荡器)。一旦系统时 钟停止时,LED 显示为空白,时基也会丧失其功能。LED_OFF 命令用来关闭 LED 工作循环,LED 工作 循环被关闭之后,用 SYS DIS 命令节省电源开支,充当省电命令;如果是片外时钟源被选择的话,使 用 SYS DIS 命令不能够关闭振荡器以及执行省电模式。晶体振荡器可以通过OSC 管脚提供时钟频率,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将不能进入省电模式。在系统上电时,TM1681 默认处在 SYS DIS 状态下。
重引线键合是高功率电子制造中最常见的互连技术之一。对于工业应用,这些连接的长期可靠性至关重要。除了选择引线材料和环几何形状本身之外,环形成工艺参数也会影响引线键合的可靠性。在这项工作中,系统地研究了引线键合过程中键合头向后移动对引线键合连接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循环机械寿命测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跟部区域的表面粗糙度测量和静态拉伸测试进行了鉴定。引线键合环由具有不同硬度值的 300 μm 铝 H11 和 H14CR 线制成。通过分别在 5 Hz 和 60 kHz 下运行的两种不同的机械循环测试方法确定了低频循环和高频循环模式下的寿命。结果表明,环形成过程中初始塑性变形引起的跟部区域的表面拓扑对由于跟部开裂而导致的引线键合失败有显著影响。在低频和高频循环范围内的所谓起皱分析中,失效前的负载循环次数与表面粗糙度呈反比关系。软线与硬线相比,根据测试条件表现出不同的使用寿命,而在所有情况下,当键合过程中反向运动 > 30 % 时,使用寿命会显著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