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白血病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AML 浸润会诱导人类骨髓微环境内大量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从而加速白血病的发生。由于跨膜糖蛋白 CD38 已被证实可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我们评估了 CD38 抑制在 AML 中的抗白血病潜力。AML 细胞中的 CD38 表达被证明依赖于微环境线索,并且可以通过添加维甲酸来显著增强。事实上,抗 CD38 抗体达雷妥尤单抗在 AML 的 3D 体外三重培养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抑制效果,但具有适度的细胞自主细胞毒活性并且与 CD38 表达水平无关。与达雷木单抗在 AML 中主要由微环境介导的活性一致,CD38 抑制显着诱导了抗体依赖性吞噬作用,并在异种移植模型中显示出对体内 AML 细胞运输的干扰,但总体上缺乏强大的抗白血病作用。
蕈样肉芽肿 (MF) 是最常见的皮肤 T 细胞淋巴瘤 (CTCL) 类型,其特征是成熟辅助性 T 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 [1]。该病通常具有缓慢的临床病程,有缓解期和随后的复发期。皮肤表现通常是该病的首发症状。患者表现为红斑,有时为皮肤异色性和鳞状,长期斑块、斑块或肿瘤性病变,偶尔伴有瘙痒。早期疾病患者的预期寿命正常,但毛囊性 MF 的预后比经典型 MF 更差。大约 30% 的患者有皮肤外受累,这与预后不良有关 [2]。蕈样肉芽肿有两种治疗方式:皮肤治疗和全身治疗。大多数患者对皮肤靶向治疗反应良好,这些治疗可能包括局部化疗(氮芥或卡莫司汀)、局部皮质类固醇、局部维甲酸、光疗法(包括紫外线 A 和 B 辐射)、口服补骨脂素加紫外线 (PUVA)、放射疗法、准分子激光、光动力疗法和全皮肤电子束疗法 [3-5]。全身治疗通常用于更广泛、晚期或难治性疾病,通常是
摘要 腹膜假粘液瘤 (PMP) 是一种生长障碍,其特征是腹膜中出现糖蛋白肿瘤,粘蛋白分泌过多。阑尾区域的肿瘤与 PMP 密切相关;然而,卵巢、结肠、胃、胰腺和脐尿管肿瘤也与 PMP 有关。盆腔、结肠旁沟、大网膜、肝后间隙和 Treitz 韧带中的其他粘液肿瘤可能是 PMP 的原因。尽管 PMP 很少见且生长速度缓慢,但如果不治疗,可能会致命。其治疗方法是新辅助化疗,可选择细胞减灭术和腹膜内化疗。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假设可能有新的温和方法来抑制或消除粘蛋白。David Morris 博士使用粘液溶解剂(如菠萝蛋白酶和 N-乙酰半胱氨酸)来溶解粘蛋白。在本综述中,我们旨在研究启动子甲基化对粘蛋白表达的调节,以及可以抑制粘蛋白的药物,例如博定、阿米洛利、纳曲酮、地塞米松和维甲酸受体拮抗剂。本综述还探讨了一些可能的途径,例如抑制 Na+、Ca2+通道和诱导 DNA 甲基转移酶以及抑制十-十一种易位酶,这些可以作为控制粘蛋白的良好靶点。粘蛋白是强粘附分子,在粘附于细胞或细胞与细胞之间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它们在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作为癌症的疾病标志物。诊断标记物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因此,本综述探讨了控制和靶向各种疾病(特别是癌症)中粘蛋白的各种药物。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病理生理学的揭示已使该信息迅速转化为临床实践。在 AML 研究缓慢进展了 40 多年之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 2017 年起已批准了 9 种用于不同 AML 治疗适应症的药物。在本综述中,我们详细介绍了 AML 研究和治疗的进展,并引用了自 2000 年以来英文文献中与 AML 研究和治疗相关的主要出版物。AML 的显著亚群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核心结合因子 AML (CBF-AML)、适合强化化疗的年轻患者的 AML 以及年长/不适合治疗的患者(通常在 60-70 岁为年龄截止点)的 AML。我们还考虑每个亚群中的 AML 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与治疗相关,由未经治疗或已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骨髓增生性肿瘤发展而来)。在 APL 中,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可使估计 10 年生存率达到 ≥ 80%。使用氟达拉滨、高剂量阿糖胞苷和吉妥珠单抗 (GO) 治疗 CBF-AML 可使估计 10 年生存率达到 ≥ 75%。对于年轻/健康患者,“3 + 7”方案(3 天柔红霉素 + 7 天阿糖胞苷)产生的结果不太理想(估计 5 年生存率为 35%;在现实世界中经验更差);结合高剂量阿糖胞苷、腺苷核苷类似物和 GO 的方案可产生更好的结果。在这些方案中添加维奈克拉、FLT3 和 IDH 抑制剂已产生令人鼓舞的初步数据。对于年龄较大/不适合的患者,使用低甲基化剂 (HMA) 和维奈克拉的低强度治疗现在是新的治疗标准。结合克拉屈滨、低剂量阿糖胞苷和其他靶向治疗(FLT3 和 IDH 抑制剂)的更好的低强度方案正在出现。维持治疗现在在 AML 治疗中发挥着明确的作用,并且还有具有潜在治疗益处的口服 HMA。总之,随着新药物和策略被纳入传统 AML 化疗,AML 治疗正在迅速发展,所有 AML 亚群的治疗结果都在改善。癌症 2021;127:1186-1207。© 2021 美国癌症协会。
衍生因素在黄褐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临床和实验皮肤病学,41,601-609。https://doi.org/10.1111/ ced.12874 Cardinali, G., Ceccarelli, S., Kovacs, D., Aspite, N., Lotti, LV, Torrisi, MR, & Picardo, M. (2005)。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促进黑素体转移到角质形成细胞。皮肤病学研究杂志,125 (6), 1190-1199。https://doi. org/10.1111/j.0022-202X.2005.23929.x Cardinali, G., Ceccarelli, S., Kovacs, D., Aspite, N., Lotti, LV, Torrisi, MR, & Picardo, M. (2005).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促进黑色素体转移到角质形成细胞。《皮肤病学研究杂志》,125,1190-1199 页。https://doi. org/10.1111/j.0022-202X.2005.23929.x Castellino, FJ, & Ploplis, VA (2005). 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血栓形成和止血, 93 (4), 647–654。https://doi.org/10.1160/TH04-12-0842 Chan, R., Park, KC, Lee, MH, Lee, ES, Chang, SE, Leow, YH, Tay, YK, Legarda-Montinola, F., Tsai, RY, Tsai, TH, Shek, S., Kerrouche, N., Thomas, G., & Verallo-Rowell, V. (2008)。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固定三联组合(氟轻松 001、对苯二酚 4、维甲酸 005)与对苯二酚 4 乳膏治疗中度至重度黄褐斑亚洲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英国皮肤病学杂志, 159 (3):697–703。 Chang, GC, Yang, TY, Chen, KC, Yin, MC, Wang, RC, & Lin, YC (2004)。癌症患者治疗的并发症。临床肿瘤学杂志,22,4646–4648。https://doi.org/10.1200/ JCO.2004.02.168 Chang, WC, Shi, GY, Chow, YH, Chang, LC, Hau, JS, Lin, MT, Jen, CJ, Wing, LY, & Wu, HL (1993)。人纤溶酶诱导内皮细胞中受体介导的花生四烯酸释放与 G 蛋白结合。美国生理学杂志,264 (2 Pt 1),C271–C281。 https://doi.org/10.1152/ajpcell.1993.264.2.C271 Cichorek, M.、Wachulska, M.、Stasiewicz, A. 和 Tymińska, A. (2013)。皮肤黑素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皮肤病学和过敏学进展,30 (1),30–41。https://doi.org/10.5114/pdia.2013.33376 Darji, K.、Varade, R.、West, D.、Armbrecht, ES 和 Guo, MA (2017)。寻常痤疮患者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社会心理影响。临床与美容皮肤病学杂志,10 (5),18–23。Davis, EC 和 Callender, VD (2010)。炎症后色素沉着:有色皮肤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选择的综述。临床和美容皮肤病学杂志,3 (7),20–31。Duval, C., Chagnoleau, C., Pouradier, F., Sextius, P., Condom, E., & Bernerd, F. (2012)。含有黑色素细胞的人体皮肤模型: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对组成性色素沉着的重要作用——对 α -黑素细胞刺激激素和福斯高林的功能性反应。组织工程 C 部分:方法,18 (12),947–957。https://doi.org/10.1089/ten.tec.2011.0676 Gilchrest, BA, Soter, NA, Stoff, JS, & Mihm, MC Jr (1981)。人类晒伤反应:组织学和生化研究。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5,411–422。https://doi.org/10.1016/S0190-9622(81)70103-8
缩写:ANG,血管生成素;ANXA1,膜联蛋白A1;ATP,三磷酸腺苷;ATRA,全反式维甲酸;BCC,乳腺癌细胞;BDL,胆管结扎;BSA,牛血清白蛋白;BXPC-3,胰腺癌细胞系;CAF,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P,可裂解两亲肽;CD26,二肽基肽酶-4;CD,分化簇;CLSM,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M-101,胶原蛋白靶向探针;CPP,细胞穿透肽;CSC,癌症干细胞;CTC,循环肿瘤簇;CXCR,趋化因子受体;DCE,动态对比增强;DGL,树枝状移植聚-L-赖氨酸; DOTA,2,2 0,2 00,2 000-(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基)四乙酸;DOX,阿霉素;DRP,损伤反应程序;DTP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酯;EA,鞣花酸;ECM,细胞外基质;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MT,上皮-间质转化;EPR,增强渗透和滞留;ER,雌激素受体;FAK,粘着斑激酶;FAP,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I,FAP 抑制剂;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G,氟脱氧葡萄糖;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FOLFIRI,5-氟尿嘧啶,亚叶酸,伊立替康; FOLFIRINOX,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的组合;FPR2,甲酰肽受体 2;FSP1,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 1;FU,5-氟尿嘧啶;GA,18b-甘草次酸;GBq,千兆贝克勒尔;GEM,吉西他滨;GPER,G 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SH,谷胱甘肽;HA,透明质酸;HBSS,汉克斯平衡盐溶液;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GF,肝细胞生长激素;HIF,缺氧诱导因子;HRCT,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SA,人血清白蛋白;HSP47+,热休克蛋白 47; HSPG2,硫酸肝素蛋白聚糖 2;HSTS26T,人软组织癌;HSV,单纯疱疹病毒;ID/g,每克注射剂量;IFN,干扰素;IFP,间质液体压力;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L,白细胞介素;IPF,特发性肺纤维化;IPI-926,Hedgehog 通路抑制剂;ITGA11,整合素亚基 α 11;ITGA5,整合素亚基 α 5;JAK,Janus 激酶;JNK,Jun N - 末端激酶;KPC,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相关模型;KRAS,Kirsten 大鼠肉瘤病毒;LCP,脂质磷酸钙纳米颗粒;LOXL2,赖氨酰氧化酶样 2; LPD,脂质包被的鱼精蛋白 DNA 复合物;LPP,脂肪瘤首选伴侣;LST-Lip,氯沙坦包裹的脂质体;LXA4,脂氧素 A4;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CT4,单羧酸转运蛋白 4;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MP,基质金属蛋白酶;MPS,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RI,磁共振成像;MSC,间充质干细胞;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U89,人黑色素瘤;NF,正常成纤维细胞;NH 2,胺基;NK,自然杀伤细胞;NO 2,一氧化氮;NODAGA,1,4,7-三氮杂环壬烷,1-戊二酸-4,7-乙酸;NP,纳米粒子;NSCLC,非小细胞肺癌;PAMAM,聚酰胺胺;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PDAC,胰腺导管腺癌;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R,PDGF 受体;PDT,光动力疗法;PDX,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EG,聚乙二醇;PEGPH20,重组人透明质酸酶 PH20 的聚乙二醇化形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FT,周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变;PGE2,前列腺素 E2;PP,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SC,胰腺星状细胞;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TC,乳头状甲状腺癌;PTX,紫杉醇; QD,量子点;QP,槲皮素磷酸盐;RGD,三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NA,核糖核酸;ROCK,Rho 相关蛋白激酶;ROS,活性氧;RUNX3,Runt 相关转录因子 3;SATB,特殊 AT 富集序列结合蛋白 1;S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DF-1,基质衍生因子 1;a -SMA,α 平滑肌;SMO,平滑受体;SNAI1,Snail 家族转录抑制因子 1;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RBC,富含基质的膀胱癌;STAT,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UV,标准化摄取值;TAM,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GF- b,转化生长因子;TIE2,血管生成素受体; 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ME,肿瘤微环境;TNC,腱糖蛋白 C;TNF,肿瘤坏死因子;TRAI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SL,热敏脂质体;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1;UMUC3,富含基质的膀胱癌细胞系;V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DR,维生素 D 受体;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VEGF 受体;YAP,是相关蛋白 1。⇑ 通讯作者。电子邮箱地址:j.prakash@utwente.nl (J. Prakash)、tlammers@ukaachen.de (T. Lammers)、smriti.singh@mr.mpg.de (S. Singh)。1 贡献均等。基质衍生因子 1;a -SMA,α 平滑肌;SMO,平滑受体;SNAI1,Snail 家族转录抑制因子 1;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RBC,富含基质的膀胱癌;STAT,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UV,标准化摄取值;TAM,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GF- b,转化生长因子;TIE2,血管生成素受体;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ME,肿瘤微环境;TNC,腱糖蛋白 C;TNF,肿瘤坏死因子;TRAI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SL,热敏脂质体;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1;UMUC3,富含基质的膀胱癌细胞系;V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 VDR,维生素 D 受体;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VEGF 受体;YAP,是相关蛋白 1。⇑ 通讯作者。电子邮箱地址:j.prakash@utwente.nl (J. Prakash)、tlammers@ukaachen.de (T. Lammers)、smriti.singh@mr.mpg.de (S. Singh)。1 贡献相同。基质衍生因子 1;a -SMA,α 平滑肌;SMO,平滑受体;SNAI1,Snail 家族转录抑制因子 1;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RBC,富含基质的膀胱癌;STAT,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UV,标准化摄取值;TAM,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GF- b,转化生长因子;TIE2,血管生成素受体;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ME,肿瘤微环境;TNC,腱糖蛋白 C;TNF,肿瘤坏死因子;TRAI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SL,热敏脂质体;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1;UMUC3,富含基质的膀胱癌细胞系;V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 VDR,维生素 D 受体;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VEGF 受体;YAP,是相关蛋白 1。⇑ 通讯作者。电子邮箱地址:j.prakash@utwente.nl (J. Prakash)、tlammers@ukaachen.de (T. Lammers)、smriti.singh@mr.mpg.de (S. Singh)。1 贡献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