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科德遣返综合医院,康科德,新南威尔士州,澳大利亚;2 悉尼大学,悉尼,新南威尔士州,澳大利亚;3 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和哈佛医学院,波士顿,美国;4 墨尔本圣文森特医院,菲茨罗伊,维多利亚州,澳大利亚;5 莫纳什健康,克莱顿,维多利亚州,澳大利亚;6 莫纳什大学,克莱顿,维多利亚州,澳大利亚;7 查尔斯盖尔德纳爵士医院和 PathWest 实验室医学系,西澳大利亚州,澳大利亚;8 西澳大利亚大学医学院,克劳利,西澳大利亚州,澳大利亚;9 线性临床研究中心,西澳大利亚州,澳大利亚;10 北岸医院,奥克兰,新西兰;11 巴塞罗那大学 IDIBELL 加泰罗尼亚肿瘤医院研究所,西班牙巴塞罗那;12 ASST Grande Ospedale Metropolitano Niguarda,意大利米兰; 13 百济神州(上海)有限公司,中国上海;百济神州美国有限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 14 阿尔弗雷德医院,墨尔本,维多利亚州,澳大利亚
1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2 澳大利亚墨尔本墨尔本大学圣文森特医院;3 澳大利亚悉尼威尔士亲王医院和新南威尔士大学血液学系;4 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院;5 法国蒙彼利埃蒙彼利埃大学医院;6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塞维利亚生物医学研究所、塞维利亚大学 CSIC 圣母罗西奥大学医院;7 中国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8 韩国首尔蔚山大学医学院峨山医学中心;9 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医学院三星医疗中心;10 中国天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11 波兰格但斯克医科大学;12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13 英国伦敦伦敦大学学院医院; 14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旧金山市 Genentech 公司;15 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 Hoffmann-La Roche 有限公司;16 瑞士巴塞尔市 F. Hoffmann-La Roche 有限公司;17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莫纳什大学莫纳什健康临床科学学院
1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2 澳大利亚墨尔本墨尔本大学圣文森特医院;3 澳大利亚悉尼威尔士亲王医院和新南威尔士大学血液学系;4 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院;5 法国蒙彼利埃蒙彼利埃大学医院;6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塞维利亚生物医学研究所、塞维利亚大学 CSIC 圣母罗西奥大学医院;7 中国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8 韩国首尔蔚山大学医学院峨山医学中心;9 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医学院三星医疗中心;10 中国天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11 波兰格但斯克医科大学;12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13 英国伦敦伦敦大学学院医院; 14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旧金山市 Genentech 公司;15 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 Hoffmann-La Roche 有限公司;16 瑞士巴塞尔市 F. Hoffmann-La Roche 有限公司;17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莫纳什大学莫纳什健康临床科学学院
2024 卫生部。允许部分或全部复制本作品,但必须注明来源,且不得出售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Conitec 负责本作品中的文本和图像的版权。编制、分发和信息 卫生部 科学、技术和创新及卫生经济工业综合体秘书处 - SECTICS 卫生技术管理和整合部 - DGITS 临床协议和治疗指南管理总协调 - CGPCDT Esplanada dos Ministérios,Bloco G,Edifício Sede,8º andar CEP:70.058-900 - 巴西利亚/DF 电话:(61) 3315-2848 网站:https://www.gov.br/conitec/pt-br 电子邮件:conitec@saude.gov.br 编制指导委员会 专科医疗保健秘书处(SAES)/卫生部(MS)国家癌症研究所(INCA):早期检测和网络组织部(DIDEPRE)/预防和监测协调部(CONPREV);临床研究和技术开发部(DIPETEC)/研究和创新协调部(CPQI);转化研究和诊断应用部(DIPET)/研究和创新协调部(CPQI);妇科肿瘤科/肿瘤医院 II/护理协调科 (COAS);细胞病理学综合技术科(SITEC)/病理学处(DIPAT)/援助协调处(COAS)国家癌症预防和控制政策总协调处(CGCAN)初级卫生保健秘书处(SAPS)/MS 初级卫生保健慢性病预防总协调处(CGCOC)、预防和健康促进部(DEPROS);家庭和社区健康总体协调办公室(CGESCO)/社区健康战略和政策部(DESCO)。
1 希腊雅典国立和卡波迪斯特里安大学医学院莱科综合医院预防外科第二系,雅典,希腊;2 希腊雅典国立和卡波迪斯特里安大学医学院 NS Christeas 实验外科和外科研究实验室,雅典,希腊;3 希腊雅典莱科综合医院肾移植科;4 希腊雅典国立和卡波迪斯特里安大学医学院莱科综合医院预防内科第一系,雅典,希腊;5 希腊雅典国立和卡波迪斯特里安大学基菲夏 Agioi Anargyroi 综合肿瘤医院内科学术系 - 内分泌科;6 希腊雅典国立和卡波迪斯特里安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分子肿瘤科;7 希腊雅典莱科综合医院肺病学系;8 希腊雅典 Sotiria 医院肺病学第二系; 9 雅典国立卡波季斯特里亚大学医学院莱科总医院第一外科,希腊雅典; 10 西班牙卡塔赫纳圣卢西亚大学医院内分泌和营养科; 11 西阿提卡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系,希腊雅典; 12 雅典国立卡波季斯特里亚大学,雅典,希腊
摘要 目的:探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MASLD)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受ICI治疗的155例CHB相关HCC患者(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进行评估。患者分为两组:MASLD并发CHB[MASLD-CHB](n = 38)和CHB(n = 117)。结果:MASLD-CHB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6.9个月vs. 9.3个月;P = 0.001)、疾病进展率(57.89%vs. 37.61%;P = 0.028)和疾病控制率(42.11%vs. 62.39%;P = 0.028)均明显差于CHB组。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MASLD-CHB组患者样本中CD4+PD1+(17.56% vs. 8.89%;P < 0.001)和CD8+PD1+ T细胞(10.50% vs. 7.42%;P = 0.005)百分比显着高于CHB组。同时发生MASLD[风险比(HR)= 1.921;95% CI,1.138–3.245;P = 0.015]和治疗3个月后的甲胎蛋白水平(HR = 2.412;95% CI,1.360–4.279;P = 0.003)是所有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单纯 CHB 相关 HCC 患者相比,ICI 为基础的治疗对 CHB 相关 HCC 和并发 MASLD 患者疗效较差,PFS 较短。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疗效
背景:关于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 (mTNBC) 患者中应用循环肿瘤 DNA (ctDNA) 的数据有限。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 ctDNA 在预测 mTNBC 患者预后和监测治疗反应方面的价值。方法:我们前瞻性地招募了 70 名在≤2 线化疗后病情进展的中国 mTNBC 患者,并采集血液样本以提取 ctDNA 进行 457 个基因靶向面板测序。结果:ctDNA+ 患者(定义为 12 个预后相关突变基因)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 短于 ctDNA- 患者(5.16 个月 vs . 9.05 个月,p=0.001),并且多变量分析显示 ctDNA+ 与较短的 PFS 独立相关(HR,95% CI:2.67,1.2–5.96;p=0.016)。突变等位基因肿瘤异质性 (MATH) 评分较高 (≥6.316) 或 ctDNA 分数较高 (ctDNA%≥0.05) 的患者的 PFS 明显短于 MATH 评分较低的患者 (5.67 个月 vs .11.27 个月,p=0.007) 和 ctDNA% 较低的患者 (5.45 个月 vs . 12.17 个月,p<0.001)。MATH 评分 (R =0.24,p=0.014) 和 ctDNA% (R =0.3,p=0.002) 与治疗反应呈正相关,但 CEA、CA125 或 CA153 无相关性。此外,动态监测期间保持 ctDNA+ 的患者的 PFS 往往短于非 ctDNA+ 的患者 (3.90 个月 vs . 6.10 个月,p=0.135)。结论:ctDNA 分析可以深入了解 mTNBC 的突变情况,并可能可靠地预测 mTNBC 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资金: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8190271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ZR2019LZL018)、山东省医学会乳腺疾病研究基金(批准号 YXH2020ZX066)、山东省肿瘤医院启动基金(批准号 2020-PYB10)、北京科技创新基金(批准号 KC2021-ZZ-0010-1)的支持。
H. McArthur 1 、 A. Bailey 2 、 S. Saji 3 、 S. El-Abed 4 、 G. Nader Marta 5 、 O. Metzger 6 、 A. Seiller 7 、 Y. Shparyk 8 、 HJ Kim 9 、 N. Bonichon Lamichhane 10 、 JL Alonso 11 、 A. Ellingson 12 、 A. Zimina 13、T. Yamashita 14、S. Mohan 15、Z. Shao 16、G. Viale 17、M. Piccart 18、M. Ignatiiadis 5、R. Gelber 19。 1 UTSW,内科,达拉斯,美国; 2 前沿科学,前沿科学,因弗内斯郡,英国; 3 福岛医科大学医学院,日本福岛; 4 乳腺国际集团,乳腺国际集团,比利时布鲁塞尔;5 朱尔斯博尔德研究所,朱尔斯博尔德研究所,比利时布鲁塞尔;6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美国波士顿;7 罗氏公司,罗氏公司,瑞士巴塞尔;8 利沃夫州立肿瘤区域治疗和诊断中心,化疗系,乌克兰利沃夫;9 顺天乡大学,肿瘤系,韩国东南市;10 Clinique Tivoli Ducos,肿瘤医学系,法国波尔多;11 阿里哈卡大学圣母医院,西班牙埃尔帕尔马阿里哈卡大学圣母医院;12 前沿科学,前沿科学,英国金尤西;13 鄂木斯克临床肿瘤学诊所,肿瘤学系,俄罗斯鄂木斯克; 14 日本神奈川癌症中心乳腺外科,中尾;15 美国旧金山基因泰克公司;16 中国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17 意大利米兰大学欧洲肿瘤研究所;18 美国波士顿 Jules Bordet 研究所;19 美国波士顿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
1 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医学系;2 韩国首尔蔚山大学医学院峨山医学中心肿瘤学系;3 美国罗切斯特梅奥诊所综合癌症中心肿瘤内科;4 韩国水原天主教大学圣文森特医院肿瘤内科;5 首尔三星医疗中心血液学和肿瘤学;6 韩国首尔首尔国立大学医院内科、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癌症研究所、首尔国立大学研究生院创新医学科学综合专业;7 费尔法克斯弗吉尼亚癌症专家研究所;8 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和斯蒂芬森癌症中心,俄克拉荷马城;9 林肯内布拉斯加州血液肿瘤学中心血液学和肿瘤学分部;10 新不伦瑞克新泽西州罗格斯癌症研究所肿瘤内科; 11 美国杜阿尔特希望之城综合癌症中心肿瘤内科与治疗学研究系;12 韩国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延世癌症中心肿瘤内科;13 佛罗里达癌症专家中心肿瘤内科;14 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15 城南市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盆唐首尔国立大学医院内科;16 韩国首尔高丽大学九老医院肿瘤科;17 休斯顿肿瘤顾问中心肿瘤内科;18 美国菲尼克斯梅奥诊所癌症中心内科;19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研究所癌变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胃肠道肿瘤科;20 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 21 MacroGenics, Inc.,罗克维尔;22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目的: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开发的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我们回顾性评估了中国一线或二线全身治疗失败的转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中化疗联合安罗替尼与单纯化疗的毒性和临床疗效。患者和方法:在这项回顾性试验中,河南省肿瘤医院的 94 例晚期 NSCLC 患者接受了化疗联合安罗替尼 (n = 41) 或单纯化疗 (n = 53)。我们记录了客观缓解率 (ORR)、疾病控制率 (DCR)、无进展生存期 (PFS) 和不良事件 (AE)。结果:在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中,11 例患者 (27%) 获得 PR (部分缓解),21 例患者 (51%) 获得 SD (疾病稳定),ORR 为 27%,DCR 为 78%。单纯化疗组有 8 例 (15%) 患者获得 PR,19 例 (36%) 患者获得 SD,ORR 为 15%,DCR 为 51%。联合组的 ORR 略高于化疗组 (27% vs 15%,p > 0.05),但并不明显。此外,联合组的 DCR 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 (78% vs 51%,p=0.007)。随访结束时,联合组患者的中位 PFS 比化疗组患者长 1.5 个月;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0 vs 3.5,p=0.002)。最终分析时未实现中位 OS。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耐受性良好且可控制。总体而言,大多数毒性仅限于 I 级或 II 级,耐受性和控制性良好。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一线或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 NSCLC 患者,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可能是一种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关键词:安罗替尼、化疗、毒性、疗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