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2 玉米雌花序穗的雌性化。AI 玉米穗发育的 SEM。A 未成熟穗显示抑制苞片(SB)腋中 SPM 的规则叶序。B SPM 分成两个 SM。C、D SM 形成两个颖片(GL)原基并产生两个 FM,即上部(UFM)和下部(LFM)。EH UFM 形成花器官原基,心皮的周围细胞形成雌蕊脊(GR),变成称为花丝的长柱头。I 去除 GL 露出 LFM,它也形成花器官原基,但在发育早期中止。JA 从穗尖长出一簇花丝。K 穗中生殖分生组织转变(左)和小穗雌性化(右)的示意图。L,外稃;P,内稃;ST,雄蕊; PI,雌蕊;O,胚珠。比例尺:100 μm。
农杆菌。我们再生了 76 株独立的转基因植物,并检查了单个花序的育性(补充图 1)。八株转基因植物产生了突变花。根据表型,突变花可分为两种类型:花瓣状雄蕊型(PST),具有花瓣状雄蕊和异常花药,以及败育雄蕊型(AST),花丝缩短,花药开裂异常(图 1c)。与野生型花相比,通过 TCC 染色和随后的显微镜观察,PST 和 AST 花的花粉数量较少,且活力为零(图 1d)。在 8 株发生突变花的转基因植株中,4 株(Nmu44、Nmu52、Nmu70 和 Nmu80)表现出正常花和 PST 花,2 株(Nmu43 和 Nmu46)表现出正常花和 AST 花,这 6 株均为嵌合突变体,而 2 株(Nmu58 和
桉树 (小果山桉) 是新南威尔士州 (PlantNET 2024) 接受的物种,属于桃金娘科,在系统发育上属于桉树亚属 Symphyomyrtus,Maidenaria 组,Globulares 系列;Nicolle 2024)。亨特和布鲁尔 (1999) 将其描述为“高达 30 米的乔木。树皮光滑,白色、黄色或乳白色,很少灰色,在高度不超过 1 米的幼树上没有或很少出现树皮。幼茎和小枝通常呈四边形。叶:幼苗叶卵形至椭圆形,长 3-10 厘米,宽 1-3.5 厘米,平,对生,顶端急尖至钝,基部圆形或±尾状,最初具柄,然后少数对无柄,同色;中间叶卵形至披针形,长 12-18 厘米,宽 3-6.5 厘米,近对生至互生,顶端急尖至渐尖,±钩状,基部圆形至±斜;成年叶披针形、镰形或±平,长 9.5-18 厘米,宽 1.2-2.2 厘米,互生,有明显的光泽和深色绿色,边缘全缘,顶端渐尖且常有钩,基部渐狭,急尖或斜,叶柄圆柱状至扁平状,上部微有沟壑,长1-2厘米;脉与中脉成30-45°角,缘内脉距边缘0.5-2毫米,中脉上部有沟壑。腋生伞形花序。每叶腋生花6-7朵;花梗长8-17毫米,宽2-5毫米;花梗在芽期和果期明显,芽期长3-5毫米,果期长2-4.5毫米;芽长球形至棍棒状,在缝合线的上下球状,±1肋,长6-9.5毫米;冠突尖状半球形,急倒锥形或±具喙,长2.5-5毫米,宽2-3.5毫米;托杯长2.5-5毫米,宽2-3.5毫米;花柱圆柱状,长3-4毫米;雄蕊花丝长3.5-5毫米,花药背着,平行,纵裂,长0.4-0.6毫米,白色,油腺圆形,背面。果杯状,具±1条棱,长4.5-8毫米,宽5-8毫米,常一侧裂开;果盘平至下降,宽约1毫米;裂爿3,±平。种子红棕色至黑色。子叶两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