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多类型用户电力服务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经济效益评估模型。首先,基于储能变流器的四象限运行特性,分析了分布式储能系统提供无功补偿、新能源消纳、峰谷套利等用户电力服务的控制方式与收益模型。其次,考虑储能的全寿命衰减成本、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建立用户电力服务的经济效益评估模型。最后,通过经济效益与实用价值的对比研究,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通过敏感性分析,揭示了储能变流器备用容量配比、电能质量管理附加电价、峰谷电价差、电池成本以及项目周期对年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的影响,为分布式储能系统参与各类用户电力服务的电池选择与容量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手势作为一种先进的交互方式,在人机交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能量消耗(MEE)和机械效率(ME)的舒适度评价模型来预测手势的舒适度。该舒适度评价模型基于肌肉和关节的数据,考虑了19块肌肉和7个自由度,能够模拟静态和动态手势的MEE和ME。因此,可以通过对MEE和ME进行归一化并赋予不同的决策权重来计算舒适度分数(CS)。与传统的基于测量的舒适度预测方法相比,一方面,该舒适度评价模型可以在不使用肌电图(EMG)或其他测量设备的情况下为手势的舒适度提供量化值;另一方面,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看,结果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指标来预测哪种动作对关节和肌肉来说更具有疲劳或损伤的风险。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将本文提出的舒适度评价模型与基于运动范围(ROM)的模型以及基于运动和手势评估方法(MMGA)的模型进行比较,发现由于忽略了运动过程中的动态手势和相对运动学特性,模型的预测结果略有不同。
摘要:当太阳能电池板无法产生足够的能量时,建立储能系统是有益的。然而,在可行性和效率方面存在一个重大问题。这些限制可以通过部署最佳运行策略来克服。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专注于在这种情况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一两个评估指标,缺乏对综合目标的全面评估。此外,很少有研究提出适用于具有不同能源需求特征的基于预测的运行场景的电池系统通用模型。因此,本研究开发了一个电池储能系统运行计划优化的综合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详细、全面的分析以及实施的实用性。为了尽可能迅速、完全地消耗光伏发电的最大允许速率,该模型基于最大化自耗策略 (MSC)。采用遗传算法对光伏发电和负载需求进行时间匹配,充分考虑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和总运行成本。该模型在典型的美国房屋中进行了验证,根据所分析的三种电池的技术经济指标选择最佳电池系统。研究发现,Discover AES、Electriq PowerPod2 和 Tesla Powerwall+ 这三种电池都可以作为储能选项,在短时间充电和放电阶段,它们的技术性能存在细微差别。Discover AES 的优势在于,在电池储能系统长期运行期间,可以及时利用光伏发电来满足负载需求。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正确预测建筑能源需求,可以进一步扩展模型的稳健性和预测性能。机器学习方法被证明可行,可以使我们的优化模型适应具有不同能源需求特征的各种电池存储场景。这项研究在两个方面具有创新性。首先,使用 MSC 策略的遗传算法进行分层优化。其次,将机器学习方法与遗传算法结合使用,对预测计划进行在线优化。此外,本文提出的制定最佳运行计划的方法具有三大优点,即:通用性、实施方便和可扩展性好。然而,电池储能系统的充电和放电性能是在短期运行和常规太阳辐射下模拟的。未来应研究考虑太阳波动的长期运行。
首先,根据未来配电网的特点,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量化;然后,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采用AHP-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最后,结合配电网实际数据进行评价并打分。
摘要:氢能储能作为一种零碳排放、多能联储、联合供应的新型储能方式,在综合能源系统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含氢储能综合能源系统为基础,提出了电力市场和碳市场环境下含氢储能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构建了含氢储能综合能源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经济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测算了某社区含氢储能综合能源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效益。算例结果表明,含氢储能综合能源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摘要 当今全球经济呈现出以沿海地区为中心的跳跃式经济网络,依托海洋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要的经济发展路径。为协调解决海南岛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本研究基于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对考虑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海南岛海洋生态进行研究。本研究利用可拓集理论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评估对象转变的中间状态和动态趋势,提高海洋生态承载力的评估精度。研究结果表明:2016—2018年海南岛海洋生态承载力比较稳定,处于转变等级N 3 ,表明海南岛海洋生态处于中等承载、亚健康状态。注重保护海洋生态,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有效提高海南岛生态承载力。
摘要:为评估跑道是否能满足安全、可靠、高效的目标,需要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首先,建立跑道运行体系,将跑道性能评价指标分为人员因素、保障设施、任务需求、运行环境和管理因素5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建立博弈论组合赋权的TOPSIS评价模型,利用博弈论对AHP和CRITIC得到的权重进行优化赋权,采用理想解(TOPSIS)对跑道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利用该模型对3个机场的跑道性能水平进行评价,并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进行跑道性能评估的结果与机场实际运行情况相符。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科学客观,通用性强。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储能规模化应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多种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综合智能能源系统、配电网、微电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技术装备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商业模式探索、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新能源储能统计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标准。本工作以河北南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现状为研究对象,开展新能源储能统计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围绕能效指标、可靠性指标、监管指标、经济性指标、环保指标五大一级指标,构建了新能源储能电站统计指标体系;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变异系数组合赋值法;采用基于物元拓扑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新能源储能电站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设计新能源储能统计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为全面监测、评估和衡量新能源储能电站在运行发展过程中的综合性能与效果,优化新能源储能电站运营策略及储能技术发展推广提供科学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的成熟和商业化,正在催生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经济形态,即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它具有清洁、高效、绿色、可循环等特点,代表并推动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尤其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这一持续性灾难的背景下。因此,科学合理地建立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模型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人工采集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指标,然后利用灰色动态聚类和粗糙集约简理论进行筛选,从数字创新动力支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国家经济环境与数字政策保障、数字融合与应用四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群体FAHP法、熵值法和改进的CRITIC法计算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并融入方差最大思想计算组合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和改进的VIKOR模型对2013—2019年中国31个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系统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整体发展呈现叠加上升趋势,四大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最后对中国省区数字经济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
海上油气田开发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这些电力通常由燃气轮机提供。为了缓解减排压力和日益增大的节能压力,世界各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推动油气田改革。如今,环境友好的替代电力供应方式是热点,例如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但确定具有巨大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系统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持续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风-氢-天然气关系 (WHNGN) 系统。结合优化模型和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建立了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的综合评价框架。除了 WHNGN 系统之外,还设计了另外两个系统进行比较,包括传统能源供应 (TES) 系统和风-天然气关系 (WNGN) 系统。以中国渤海湾某海上生产平台为例,结果表明:(i)WNGN 和 WHNGN 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总投资分别减少 51.9 亿美元和 50.2 亿美元,WHNGN 系统增加利润 41.74 亿美元;(ii)WNGN 和 WHNGN 系统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年碳排放量分别减少 1500 万千克和 4020 万千克;(iii)系统按经济效益排序为:WHNGN > WNGN > TES;(iV)WHNGN 系统在氢气和天然气销售价格较高的地区更具优势,例如中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2021 作者。由 Elsevier Ltd. 出版。这是一篇根据 CC BY-NC-ND 许可协议开放获取的文章(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