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描述在糖尿病患者和他们的临床医生的临床会面中观察到的共享决策 (SDM) 的一系列协作方法。设计 对一项随机试验中获得的视频记录进行二次分析,该试验比较了使用和不使用会面内对话 SDM 工具的常规糖尿病初级保健。设置 使用有目的的 SDM 框架,我们对在初级保健中随机抽取的 10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视频记录的临床会面中观察到的 SDM 形式进行了分类。主要结果测量 我们评估了每种 SDM 形式的使用程度与患者参与度 (OPTION12 量表) 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我们在 100 次会面中的 86 次观察到至少一次 SDM 实例。在这 86 次会面中,31 次(36%)我们只发现一种形式的 SDM,25 次(29%)发现两种形式,30 次(35%)发现≥3 种形式的 SDM。在这些诊疗中,共发现了 196 个 SDM 实例,其中权衡替代方案(196 个中的 64 个,33%)、协商冲突的愿望(59 个,30%)和解决问题(70 个,36%)同样普遍,而发展存在主义洞察力仅占 1%(3 个)的实例。只有专注于权衡替代方案的 SDM 形式与更高的 OPTION12 分数相关。更换药物时使用了更多形式的 SDM(2.4 种 SDM 形式(SD 1.48)vs 1.8 种(SD 1.46);p=0.050)。结论在考虑了权衡替代方案以外的 SDM 形式后,SDM 出现在大多数诊疗中。临床医生和患者经常在同一诊疗中使用不同形式的 SDM。正如本研究表明的那样,认识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用来应对问题情况的一系列 SDM 形式,开辟了新的研究、教育和实践方向,可能促进以患者为中心、基于证据的护理。
摘要 摘要 中医药在近两千年抗击流行性传染病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包括诊疗在内的完整的应对体系。中医药在治疗传染病的重点是针对病原体的个性化应对状态,这是一种符合精准医学个性化理念的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直接杀灭病原体的方法相比,中医药是一种作用于人体更广泛的有效治疗方法。2003年在治疗非典时取得的显著疗效,表明中医药对人体的作用点范围更广。 2003年非典和此次新冠肺炎的显著疗效以及近2000年来中医药防治疫病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中医药在治疗传染病方面的有效性。本文探讨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治疗传染病的不同机制及中医药方法的优势,将让世人重新认识中医药。中医药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方法的优势,将让世人重新认识中医药。以科学理念和方法完善中医诊疗体系,将现代医学与中医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将为人类战胜流行性传染病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关键词 关键词 COVID-19、冠状病毒、传染病、流行病、中医、SARS-CoV-2 COVID-19、冠状病毒、传染病、流行病、中医、SARS-CoV-2
1 上海交通大学纳米生物医药与工程研究所,薄膜与微细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智能诊疗仪器工程研究中心,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系,上海 200240;2 国家纳米技术工程中心,系统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0241;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092;4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5 萨拉戈萨大学阿拉贡纳米科学研究所 (INA),萨拉戈萨 50018,西班牙
1. 郑州大学肾脏病研究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52 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结合肾病科,郑州 450052 3. 河南省肾脏病研究中心,郑州 450052 4. 河南省慢性肾脏病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52 5.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系统生物学实验室,郑州 450052 6.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郑州 450052 7.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郑州 450052
诊疗纳米粒子 (NPs) 具有通过提供个性化医疗大幅改善癌症管理的潜力。无机 NPs 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磁性、热学和催化性能)以及通过功能性表面改性或组分掺杂剂(例如成像和药物控制释放)而产生的优异功能,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兴趣。到目前为止,只有有限数量的无机 NPs 被应用于临床实践。本综述重点介绍了无机 NPs 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我们相信,本综述可以为研究和开发无机 NPs 作为有前途的化合物提供各种方法,以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中应用于乳腺癌治疗和材料科学。
摘要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导致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公众高度关注。COVID-19与SARS-CoV均属于冠状病毒家族,均通过ACE2入侵靶细胞。深入了解ACE2以及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理变化,可能有助于发现和解释相应的临床现象,进而及时处理。此外,ACE2是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ACE2在COVID-19和SARS-CoV所致多器官损害中的作用、针对ACE2的靶向阻断药物以及抑制炎症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诊疗、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摘要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导致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公众高度关注。COVID-19与SARS-CoV均属于冠状病毒家族,均通过ACE2入侵靶细胞。深入了解ACE2以及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理变化,可能有助于发现和解释相应的临床现象,进而及时处理。此外,ACE2是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ACE2在COVID-19和SARS-CoV所致多器官损害中的作用、针对ACE2的靶向阻断药物以及抑制炎症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诊疗、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不断渗透,边缘计算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借助部署在数据源附近的集网络、计算、存储、应用为一体的边缘终端,边缘人工智能可以将人工智能工作流的推理部分从云端或数据中心转移到就近的边缘进行计算,从而降低时延、节省网络带宽、保护隐私。因此,近年来边缘人工智能应用在医疗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部署。边缘人工智能应用为医生提供参考,增加医生可处理的病例数量,提高影像分析的准确率,缩短诊断报告时间,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能力、促进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靶向给药系统是肿瘤诊疗的有效方法,因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而受到广泛关注。叶酸受体在大多数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表面低表达或不表达,且配体叶酸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叶酸受体附着在药物载体上,可以靶向作用于癌细胞。本文介绍了叶酸和叶酸受体,简述了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作用机制,讨论了叶酸偶联磁性纳米粒子、小分子叶酸的药物结合、叶酸受体结合蛋白、叶酸偶联多聚唾液酸四种叶酸-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治疗进展,并分析了各治疗机制的优势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社区而言,数字技术正在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所有人的机会平等。特别是5G固定无线接入(FWA)让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也能享受到快速的宽带服务,远程教育让不同地区的人们享受到教育的公平性,远程医疗通过双千兆网络让医生能够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让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触手可及。此外,通过全息视频技术,记者可以与千里之外的受访者面对面交流;通过先进的数字工具,人们可以像在办公室一样高效地在家办公;通过5G空地系统,乘客可以享受如同在地面一样的机上服务。事实证明,数字化转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