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7023 (子类 J) 顶点课程研讨会(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 讲师:AHC Wu 博士 2024 年 10 月 15 日下午 2 点至 5 点在 CPD-2.19;202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 2 点至 5 点在 LE3;2024 年 10 月 17 日上午 10 点至下午 1 点和下午 2 点至 5 点在 LE3;2024 年 10 月 18 日上午 10 点至下午 1 点和下午 2 点至 5 点在 LE3 ELEC7023 (子类 K) 顶点课程研讨会(嵌入式系统): 讲师:SC Chan 教授 2024 年 10 月 14 日下午 2 点至 5 点和晚上 7 点至 10 点在 CB-LG205;2024 年 10 月 15 日晚上 7 点至202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 2 点至 5 点,CB-LG205;2024 年 10 月 18 日下午 2 点至 5 点和晚上 7 点至 10 点,CB-LG205
在神经工效学这一新兴领域,研究和开发工作日益增多。本书首次将这些知识汇集到一本。在编写本书时,我们试图展示如何通过对大脑功能的理解来设计安全、高效和愉快的工作。《神经工效学:工作中的大脑》展示了神经工效学如何以现代神经科学和人为因素心理学和工程学为基础,以增强我们对大脑功能和日常生活中复杂任务行为的理解,这些评估是在标准研究实验室范围之外的自然和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本书首先概述了神经工效学的关键问题,最后展望了这一新跨学科领域的未来。22 个中间章节涵盖了特定主题。主题范围广泛,涉及科学和临床方法,以解决有关大脑和行为的难题,这些问题继续推动我们的研究和寻找解决方案。这篇文章需要对医学、人为因素工程、生理学、心理学、神经影像学、公共卫生政策和法律等各方面有见解的专家的参与。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需要
第三章:方法与程序 ................................................................................................ 61 3.1 实验设置 ................................................................................................................ 61 3.2 实验一 ................................................................................................................ 66 3.2.1 受试者 ................................................................................................................ 66 3.2.2 方法 ................................................................................................................ 68 3.2.3 程序 ................................................................................................................ 78 3.2.4 实验设计 ............................................................................................................. 79 3.3 实验二 ................................................................................................................ 84 3.3.1 受试者 ................................................................................................................ 84 3.3.2 方法 ................................................................................................................ 85 3.3.3 程序 ................................................................................................................ 87 3.3.4 实验设计 ........................................................................................................ 87
确保供水 ................................................................................................................................ 113 穿上/脱下消防和救援设备 ...................................................................................................... 114 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 115 提起和携带工具和设备 ...................................................................................................... 115 操纵软管线 ...................................................................................................................... 116 强行进入 ............................................................................................................................. 117 突破和拉动天花板 ............................................................................................................. 118 通风 ...................................................................................................................................... 119 爬行 ...................................................................................................................................... 120 上下楼梯 ............................................................................................................................. 120 操纵梯子 ............................................................................................................................. 121 登上设备 ............................................................................................................................. 121 检修 ............................................................................................................................................. 121 穿越火场:滑倒、绊倒和坠落 ................................................................................................ 122 车站周边................................................................................................................ 123
免责声明:本文件并非由加拿大国防部下属机构加拿大国防研究与发展编辑部出版,但将编入加拿大国防信息系统 (CANDIS),即国防科技文献的国家存储库。加拿大女王陛下(国防部)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也不对本文件中包含的任何信息、产品、流程或材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时效性或实用性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件中的任何内容均不应被解释为对其中研究的任何工具、技术或流程的特定用途的认可。依赖或使用本文件中包含的任何信息、产品、流程或材料的风险由使用或依赖本文件的人自行承担。加拿大对于因使用或依赖本文件中包含的任何信息、产品、流程或材料而引起的或与之相关的任何损害或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 认知人体工程学具有从航空到健康的广泛应用领域。 / 认知人体工程学具有从航空到医疗保健的广泛应用。 ➢ 认知人体工程学研究可分为 4 个主要类别和 13 个子类别。 / 认知人体工程学研究可分为 4 个主要类别和 13 个子类别。 ➢ 神经人体工程学和认知人体工程学有很多共同的属性。 / 神经人体工程学和认知人体工程学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认知人体工程学 (CE) 的研究,确定总体趋势,展示文献的差距。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认知人体工程学 (CE) 的研究,确定文献的总体趋势并揭示文献中的差距。
目标:神经工程学是新兴的领域,工程学、医学和神经科学在此领域携手合作,以产生创新研究和有效解决方案,解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各种病理。这门团队授课的跨学科课程的统一目标是向学生介绍神经工程学的关键研究领域和工具,并采用 NIH 风格的提案写作练习将课程内容整合到潜在项目中。上课时间:每周二下午 1:10-3:00(讲座)和周四下午 1:10-2:00(讨论)上课地点:1062 Bainer Hall 先决条件:研究生学历(或讲师批准)讲师:教授。 Erkin Seker(ECE;记录讲师)、Mitchell Sutter(NPB)、Jochen Ditterich(NPB)、Weijian Yang(ECE)、Christina Kim(神经病学)、Audrey Fan(神经病学)、Zhaodan Kong(MAE)、Lee Miller(NPB)、Jonathon Schofield(MAE)、Sergey Stavisky(神经外科)、Wil Joiner(神经病学)、Carolynn Patten(物理医学与康复)、Mark Fedyk(神经伦理学)助教:Hyehyun Kim(hyhkim@ucdavis.edu)和Greg Girardi(gpgirardi@ucdavis.edu)办公时间:讨论会通常作为办公时间。有关课程管理的问题请联系 Seker 教授,有关其讲座和作业的具体问题请联系每位讲师。评分:字母;最终成绩将根据家庭作业(45%)、最终项目报告(40%)、录制的演示文稿(10%)和道德讨论(5%)来评定。家庭作业:每个模块都会有家庭作业,大约在截止日期前一周布置。提案开发:学生将被要求为一个项目(例如,设备、技术、计算)撰写一份小型提案,该项目涉及神经科学或神经生物学问题或临床需求。该提案将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提案结构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生研究奖学金结构,并将被格式化为博士前奖学金申请的基础,从而培训学生掌握基本的提案写作技能。提案开发将分为单独的作业,并将在整个课程中进行。鼓励学生就此征求导师的意见,并与其他研究生讨论。导师和同学将审查提案。然后,学生将根据审阅者的意见撰写反驳意见,并相应地修改提案作为最终提案。演示:学生将被要求按照包括(意义、创新、方法和道德考虑)的结构来展示他们的提案。这些电梯式的演示将预先录制,以供课外同行评审。
摘要:可维护性是设计参数(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AMS))之一,需要进行维护才能使相应设计可持续使用。同时,人以界面和交互的形式参与到所设计的工程产品/系统中。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科学,它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考虑了人的能力和局限性。本文的目的是将人体工程学融入可维护性设计过程中,以减少维护操作的时间和成本,简化操作并提高参与人员的幸福感。换句话说,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还可以带来可持续性。这项调查表明,为维护操作员设计舒适的工作场所和减少工作量将有利于可维护性设计过程,并缩短维修平均修复时间。为了评估设计工作场所和工作量对维护人员的影响,应用了在科学研究中常用作人体工程学评估工具的 3D 静态强度预测程序 (3D SSPP)。关键词:可维护性、人体工程学、下背部压缩、3D 静态强度预测程序
从人为因素到神经人体工程学 众所周知,人为因素是核能、太空探索、医学或航空等许多关键领域发生事故和灾难的一个原因。就航空运输而言,估计约有 60% 至 80% 的航空事故涉及人为失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为因素研究蓬勃发展。在航空领域,早期研究侧重于驾驶舱的设计(控制、显示……)以及高度和环境因素对飞行员的影响。随着计算机化驾驶舱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操作员的认知上(例如心理需求)。此外,单人飞行员操作和地面驾驶的新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因此,在 20 世纪,人为因素和人体工程学方法不断发展。传统上,人机交互分析主要侧重于主观和可观察的行为,以研究现场的人类工作。尽管这种方法为取得巨大进步铺平了道路,尤其是当观察结果导致描述性建模时,但飞行员大脑功能的一个重要部分仍然未知。自 21 世纪初以来,神经人体工程学(神经科学、认知工程和人为因素的交叉学科)通过研究人与技术交互之间相互作用背后的大脑机制,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来进一步扩展我们对可观察行为的理解。因此,在人为因素的连续性中,神经人体工程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使系统设计适合人脑来增强人与技术的耦合,并通过提供帮助、加强培训或改进操作员选择来支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