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 (DCIM),正变得越来越重要。DCIM 是一个收集、控制、集成、监控和管理数据中心所有系统的平台。确保冷却 CRAC 单元的温度传感器设置正确,以匹配服务器在其自身主板上读取的温度要求并非易事,确保分配给 IT 设备机架的电力以统一的方式加载各个馈线,并且不会使各个电缆和断路器过载也并非易事。跟踪 IT 设备的位置、用途、需要更换的时间或所有者(对于主机托管公司而言)也是必要的。所有这些功能以及更多功能都可以由 DCIM 平台处理,该平台通常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用于收集
板载诊断(OBD)系统主要由设计在车载计算机系统中设计的软件组成,以检测发射控制系统故障,通过监视几乎每个组件和系统可能导致排放增加的组件和系统。当OBD系统检测到与排放相关的故障时,它通过照亮位于车辆仪表板上的故障指示灯(MIL)来提醒车辆所有者,并存储有助于识别故障组件或系统的信息,并能够快速且正确地修复此类故障。因此,通过确保及时,正确维修发现的故障,从而减少了过度使用的排放,并确保通过制造商改善排放系统耐用性和绩效来减少降低的发生故障和以后的事件。
由于无人机系统精密且昂贵,测试期间存在财产损失风险以及政府法规,因此设计和测试无人机的控制算法非常困难。这需要对控制器进行大量模拟以确保稳定性和性能。但是,模拟无法捕捉飞行控制的所有方面,例如传感器噪声和执行器滞后。出于这些原因,使用硬件在环仿真 (HILS) 平台。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无人机视觉控制的新型 HILS 平台。该 HILS 平台由虚拟现实软件组成,可生成投射到屏幕上并通过摄像头查看的逼真场景。飞行硬件包括一架无人机,其机载自动驾驶仪与虚拟现实软件接口。该无人机可安装在风洞中,通过伺服翼型来调节姿态。� 2009 Elsevier Ltd. 保留所有权利。
Microchip 的新型 ZENA 无线网络分析仪工具(部件编号 DM183023)现售价 129.99 美元,它使用简单的图形界面来配置免费的 Microchip ZigBee 和 MiWi 协议栈。这样,客户就可以通过删除可选功能来减少堆栈的代码大小;通过简化与堆栈的交互来缩短开发时间;并允许自定义堆栈以满足特定需求。ZENA 无线网络分析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是一款 IEEE 802.15.4 协议分析仪,能够解码 ZigBee 和 MiWi 协议数据包 - 从最低层到堆栈顶部(包括安全模块)。网络配置显示窗口允许用户实时查看流量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时的流量。会话还可以保存到文件中,以便进一步分析所有网络流量。
Microchip 的新型 ZENA 无线网络分析器工具(部件编号 DM183023)现售价 129.99 美元,它使用简单的图形界面来配置免费的 Microchip ZigBee 和 MiWi 协议栈。这样,客户就可以通过删除可选功能来减少堆栈的代码大小;通过简化与堆栈的交互来缩短开发时间;并允许自定义堆栈以满足特定需求。ZENA 无线网络分析器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是一款 IEEE 802.15.4 协议分析器,能够解码 ZigBee 和 MiWi 协议数据包 - 从最低层到堆栈顶部(包括安全模块)。网络配置显示窗口允许用户实时查看流量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的情况。会话还可以保存到文件中,以便进一步分析所有网络流量。
人工智能 (AI) 在我们的社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能源可持续性、更好的医疗保健和知识传播”提供了机会(欧洲议会研究服务处,2020 年)。“AI” 一词最早由约翰·麦卡锡于 1956 年提出,指的是“通过分析环境并采取行动(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来实现特定目标而表现出智能行为的系统”(欧洲委员会,2021 年)。基于 AI 的系统可以仅由在虚拟世界中运行的软件组成(例如、语音助手、图像分析软件、搜索引擎、语音和面部识别系统);或嵌入在硬件设备中的 AI(例如、高级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或物联网应用程序)(委员会,2018 年)。计算能力和数据可用性的提升以及算法的进步使人工智能成为 21 世纪最具战略意义的技术之一(同上)。。
在飞机制造系统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关键性能指标评估不同的工业场景,以实现最佳系统性能。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涉及多学科利益相关者、各种数字工具和协议。为了解决此过程中的数字不连续性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技术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交易空间框架。它旨在实现需求管理、架构定义、制造系统设计、解决方案验证和可视化的功能集成。开发了一个应用本体来集成装配系统领域知识、工业需求和系统架构模型信息。所提出的框架在案例研究中得到实施,以支持机身轨道接头工艺设计,这是飞机总装线的一部分。提出了一个工具链来支持实施,该工具链由一组与框架功能模块相对应的支持软件组成。工业系统工程师首先在应用本体的支持下设计不同的制造系统架构
在飞机制造系统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关键性能指标评估不同的工业场景,以实现最佳系统性能。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涉及多学科利益相关者、各种数字工具和协议。为了解决此过程中的数字不连续性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技术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交易空间框架。它旨在实现需求管理、架构定义、制造系统设计、解决方案验证和可视化的功能集成。开发了一个应用本体来集成装配系统领域知识、工业需求和系统架构模型信息。所提出的框架在案例研究中得到实施,以支持机身轨道接头工艺设计,这是飞机总装线的一部分。提出了一个工具链来支持实施,该工具链由一组与框架功能模块相对应的支持软件组成。工业系统工程师首先在应用本体的支持下设计不同的制造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