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已经表明,拒绝古希腊的创世神话是科学起源的基础(Bartels 2011)。拒绝创世神话是基于哲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即存在一个独立于超自然或人类感知/操纵的客观现实。超自然的拟人化实体——例如上帝或众神——并不存在于客观现实中。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生于 1820 年 - 1895 年)和 VI 列宁(卒于 1870 年 - 卒于 1924 年)将这种观点描述为“唯物主义”,与哲学“唯心主义”相对立,根据“唯心主义”,“现实”受到超自然和/或人类感知/操纵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将哲学史视为哲学唯物主义与哲学唯心主义之间的较量。这里论证的是,量子物理学中最近的本体论和技术发展支持哲学唯物主义。
摘要。本文从全球经济再生产的角度讨论了市场垄断程度对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影响,尤其是对通货膨胀过程发展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揭示垄断在通货膨胀的起源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负面影响。本文采用再生产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和过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具体历史的方法,揭示了垄断在再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如何促进通货膨胀的发展。因此,在俄罗斯,在整个改革时期,除个别年份外,工业品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增长速度都快于消费者价格指数,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的价格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垄断程度较低的行业,这证实了垄断在缓解通货膨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空间活动。需要强调的是,长期的空间研究计划证明了我们尚未展现的成熟度和能力。制定这样的计划(更确切地说是理论)超出了正式文件的准备范围。我们概述的挑战是关于空间理论在定义空间部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概念文件体系中的作用。在研究中,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使我们能够全面分析制定“空间理论”概念的理论规定。实证研究基于以下统计和分析材料:世界贸易组织 2019 年年度报告、俄罗斯航天局 2018 年国家航天活动公司、总统航空航天报告——2019 财年活动、乌克兰国家航天局 (SSAU) 1997-2020 年统计数据和报告。该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未来太空理论的实施应该是从初始状态转向新的太空活动模式和航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揭示了太空理论的三个层次:基础、战略和战术(作战)。
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源于希腊语“politikos”和“oikonomia”,前者代表国家和社会,后者代表家庭经济管理。1 上述两个概念合在一起,就是“国家管理的规律”。因此,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国家内部物质利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科学学科。阿克指出,虽然政治经济学现在已成为政治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它最初实际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2 因此,可以说,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来,政治经济学一直是一门阶级科学。它研究社会生产制度、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人类发展各个阶段物质价值的生产、分配和交换规律。作为一门阶级科学,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始终代表着特定阶级的利益,并试图为符合该阶级利益、保护该阶级的经济政策辩护。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本研究试图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分类和阶级分析、基础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本文分析了苏联科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项目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的思想和制度发展。考虑到该项目借鉴的领域和思想,我将其目标和项目置于旨在合理化苏联治理的更大规模技术科学运动的背景之下,并揭示了共同的认识论和文化假设。通过追溯其起源,即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初将控制论引入苏联思想和政治生活时引发的争论,我展示了苏联的“思维机器”概念如何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技术对治理和控制的想象相互作用。德米特里·波斯佩洛夫 (Dmitry Pospelov) 开发的“情境管理”项目有助于解释由此产生的人工智能概念,即旨在解决无法完全形式化的复杂任务的控制系统,因此需要新的建模方法来表示现实世界的情况。一方面,我们可以将这一特定的取向理解为一个与系统分析和经济控制论竞争以合理化苏联管理的研究项目;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这一特定的取向理解为一个试图将自己与纯统计或数学方法区分开来以建模认知过程的领域。
摘要。鉴于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低和地缘政治局势恶化,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刺激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前景问题尤为重要。经济政策的主要优先事项是确保金融稳定和防止不稳定,同时考虑到碳氢化合物价格的波动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本文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具体历史的方法来确保当前的经济政策应侧重于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有必要制定新的货币调控和预算政策战略,以促进俄罗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从保持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解决公平分配问题,表现为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和社会稳定的破坏,在宏观经济规划层面实施经济政策;建议中央银行跟踪通货膨胀的可能范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是通过挂钩黄金和外汇储备来形成货币供应量,而是通过发行证券来形成货币供应量;增加预算支出,增加公共债务以用于教育和医疗的投资。
摘要。在过去几个世纪中,经济学中一直存在的一个矛盾无疑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二分法,这种二分法最终奠定了结构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基础,并提出了过去几个世纪面临的重要哲学问题。这种矛盾最终也进入了决定论者/自由主义者和干预主义者之间的经济视野,两者都被实证主义和数学理性所吞噬,而忽略了任何先验维度。基于这些假设,本文试图介绍经济现象学的基本原理,经济现象学是现象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形成,以回应经济实证主义,这种实证主义忽略了任何先验维度,并提出了经济学科学中的问题,例如: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社会?在此背景下,经济现象学的原理从主体(意图)与物质性、noesis 和 noema 的关系中形成(Noesis 是意图,是主观维度。Noema 是主观的客体思想),它总是预设一个概念,一个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解释的想法。在这个方向上,它还提出了经济现象学的前提、方法、一些概念和理论。其中包括本体论理性、人民权利要求、中观经济和工资理论等概念,以解释经济体系背后的生活愿景。 关键词:经济学;实证主义;现象学;理论;本体论 对本文的引用应如下: Vigliarolo,F。2020。经济现象学:基础、原理和定义。区域发展洞察,2(1),418-429。 http://doi.org/10.9770/IRD.20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