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noni, P., & Pitts, F. H. (2022)。通过平台经济实现包容?“多元化”人群作为相对过剩人口和劳动力贫困化。在《劳特利奇零工经济手册》(第 1 版,第 33-46 页)中。劳特利奇。https://doi.org/10.4324/9781003161875-4
人工智能音乐创作应用自上个世纪以来就已出现,但直到最近,它们的采用还仅限于一小部分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其本体也仅限于计算创造力实验。音乐产业的持续转型、对人工智能音乐公司的资本注入不断增加以及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正在扩大这一领域并改变这些应用的本体。这种扩展和本体论转变引发了本文将要探讨的几个伦理和政治问题。我将目前指导商业人工智能生成音乐主流研究的意识形态基础置于背景中,并确定了这项研究引起的两个紧迫问题。首先,艺术过剩人口不可避免地增加,创意劳动力成本下降;其次,基于对现有音乐和听众偏好的开发,对新殖民主义做法的默认接受。我建议这些技术的创造者应该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并建议 MIR 研究进行伦理和认识论转变。
研究生,历史与社会比较研究,科奇大学,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非人的力量:人工智能与资本主义的未来,由 Nick Dyer-Witheford、Atle Mikkola Kjosen 和 James Steinhoff 撰写,为重新审视人工智能的复杂发展提供了突出的探索。与将人工智能视为中立和独立的技术/科学发展的天真方法相反,该研究认为它是一种渗透到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并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它们的现象。它通过绘制和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概念,例如剩余价值、劳动力、生产关系和过剩人口,培养了一种全面而深刻的方法来把握人工智能与社会进程之间棘手而充满活力的关系中被忽视的方面。此外,正如书名所强调的那样,除了当前有限的人工智能的影响之外,本书还为作者对未来人工智能将呈现何种形态以及它将如何与资本主义的新陈代谢相关等严谨而严谨的假设留出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