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杀伤 (NK) 细胞是人类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宿主抵御感染、病毒和疾病的第一道防线。这些细胞负责快速应对各种病理挑战,例如病毒感染细胞和癌细胞 ( 1 – 3 )。NK 细胞受细胞表面受体的调节,这些受体与体内各种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I 类 (MHC-I) 分子相互作用 ( 4 )。这些受体又由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KIR) 基因编码,该基因位于人类 19 号染色体上白细胞受体复合体 (LRC) 的 150kb 区域内,其表达和相互作用对于区分健康细胞和异常细胞至关重要。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巨大的遗传多样性,KIR 基因导致个体之间出现各种各样的免疫反应,这也影响疾病易感性 ( 5 )。因此,KIR 基因属于高度多态性基因家族,因此包含大量存在于人类群体中的已知基因相(也称为等位基因,或在某些情况下称为基因型)( 6 )。重要的是,这种变异不仅限于编码区,还涵盖指导 KIR 基因表达的调控区。有人提出,这种巨大的遗传多样性可能源于不断进化的病毒带来的进化压力( 7 )。这种复杂的遗传结构意味着不到 2% 的无关个体具有相同的 KIR 基因型( 8 )。十七 (17) 个 KIR 基因根据其胞外免疫球蛋白样 (lg-like) 结构域(指定为 2D 或 3D)和其胞质尾的长度(标记为 L 表示长胞质尾,标记为 S 表示短胞质尾,标记为 P 表示假基因)命名。一般规则是,短尾 KIR 是激活受体,而长尾 KIR 是抑制受体。基于这些名称,KIR 基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a) 六 (6) 个基因,具有两个结构域和长胞质尾巴( KIR2DL1 – KIR2DL5B ), (b) 五 (5) 个基因,具有两个结构域和一个短胞质尾巴( KIR2DS1 – KIR2DS5 ), (c) 三 (3) 个基因,具有三个结构域和长尾巴( KIR3DL1 – KIR3DL3 ), (d) 一 (1) 个 KIR3DS1 ,其特征是具有三个结构域和一个短尾巴,以及 (e) 两 (2) 个假基因( KIR2DP1 和 KIR3DP1 )1. 全区域 KIR 单倍型分为两类:组 B(具有 KIR2DL5 、 KIR2DS1 、 KIR2DS2 、 KIR2DS3 、 KIR2DS5 和 KIR3DS1 之一)和组 A(没有这些基因中的任何一个) ( 7 ) (图 1 )最后,单个基因等位基因的命名,大致遵循基因注释中使用的星号等位基因命名法( 9 , 10 ),其中每个等位基因被分配一个数字来表明其功能( 8 )。目前已知的 KIR 等位基因已在 IPD-KIR 数据库中进行了汇编和分类(11)。由于不同的 KIR 等位基因会导致不同的免疫反应,因此有必要对 KIR 基因进行精确的基因分型和分期,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基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高通量测序 (HTS) 技术,该技术已成功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