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独家产品信息,尽享促销优惠!立即订阅,不容错过
* 限···时··优惠
利用 A-Train 卫星、地面闪电网络和再分析场,研究了南亚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 的季节和季节内差异。季风前期 (4 月至 5 月) MCS 主要发生在孟加拉国和孟加拉湾东部。在季风期间 (6 月至 9 月),小型 MCS 发生在梅加拉亚高原和东北喜马拉雅山凹口,而大型相连的 MCS 则在孟加拉湾最为普遍。与季风前期 MCS 相比,季风期 MCS 产生的闪电较少,在 CloudSat 观测中表现出更广泛的层状云和砧状反射率结构。在季风期间,孟加拉湾和梅加拉亚高原 MCS 随 30-60 天的向北传播的季节内振荡而变化,而东北喜马拉雅山凹口 MCS 与弱大规模异常有关,但局部 CAPE 增强。在季节内活跃期,一个大型相连的 MCS、降水和闪电增强区从阿拉伯海东北部向东南延伸至印度和孟加拉湾,两侧是抑制异常。在这个增强区内观察到了空间变化:在 MCS 增强较少的地方闪电增强最强,反之亦然。再分析合成数据表明,孟加拉湾 MCS 与季风低压有关,季风低压在活跃的季风期间频繁出现,而梅加拉亚高原 MCS 在间歇期结束时最常见,因为异常西南风加强了朝向地形的湿润平流。在这两个地区,当大规模环境较潮湿时,MCS 表现出更广泛的层状云和砧状云区,闪电较少,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