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甲素是从雷公藤(也称为雷公藤)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雷公藤红素靶向多种信号通路,包括 NF- κ B、内质网 Ca 2+ -ATPase、髓样分化因子 2、Toll 样受体 4、促炎趋化因子、DNA 损伤、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雷公藤甲素可抑制 NF- κ B、NF- κ B 受体激活剂 (RANK)/RANK 配体/骨保护素信号通路、环氧合酶 2、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细胞因子。本综述研究了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甲素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利用度,以及它们在治疗 RA 中的分子靶点。临床研究表明,雷公藤具有多种有前景的生物活性,但其多靶点毒性限制了其应用。因此,需要对雷公藤进行剂量控制和结构改造以降低毒性。本文讨论了这些有前景的天然产物的未来研究方向。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 此外,肝癌是五大致命癌症中唯一一种年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的癌症。2 近几十年来,随着肝癌病例数量的增加,肝癌的有效治疗已成为临床挑战之一。化疗被认为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 中药因其具有抗肿瘤发生、减轻毒性、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已成为化疗药物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雷公藤红素 (CSL) 是从雷公藤根皮中提取的天然活性产物
高级别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其治疗主要依靠顺铂和其他 DNA 损伤药物。因此,DNA 修复机制的改变可能会显著影响对化疗的反应或耐药性。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一组对顺铂敏感或耐药的人类骨肉瘤细胞系,评估了属于核苷酸切除修复 (NER) 或碱基切除修复 (BER) 途径的 DNA 修复相关因子以及一组 18 种激酶作为候选治疗靶点的价值,这些激酶在顺铂耐药变体中的表达高于其亲本细胞系,可能间接参与 DNA 修复。通过基因沉默方法和体外逆转 CDDP 耐药性,验证了这些因素与人类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因果关系。这种方法突出了一个基因亚群,蛋白质表达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它们作为有希望的候选治疗靶点的价值。然后分析了 15 种抑制剂药物针对这些基因或其途径的体外活性,以确定在固有活性和克服顺铂耐药性的能力方面最活跃的药物。NSC130813(NERI02;F06)和雷公藤内酯醇均以 NER 因子为靶点,被证明是两种最活跃的药物,没有证据表明与顺铂有交叉耐药性。联合体外治疗表明,NSC130813 和雷公藤内酯醇与顺铂一起使用时,能够提高其在药物敏感和耐药骨肉瘤细胞中的疗效。这一证据可能表明,对于对顺铂反应性降低的骨肉瘤患者,未来这是一种有趣的治疗选择,即使必须仔细考虑附加附带毒性的可能影响。此外,我们的研究还表明,针对属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 通路的蛋白激酶可能为骨肉瘤带来新的有希望的治疗前景,需要进一步研究。
神经肽甘丙肽是所谓甘丙肽系统的重要成员。尽管自其发现以来已经过去了 40 年(Tatemoto 等人,1983 年),但仍有许多生物过程中甘丙肽的作用尚未完全了解(Jiang 和 Zheng,2022 年;Zhu 等人,2022 年)。甘丙肽作为神经递质的多效性作用包括参与调节睡眠和觉醒过程、行为过程、焦虑、学习和记忆、疼痛和伤害感受以及其他过程。甘丙肽系统还被发现在许多外周器官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心脏和心血管系统、胰腺和胃肠系统以及骨骼、结缔组织和皮肤中(Lang 等人,2015 年;Š ípková 等人,2017 年)。甘丙肽的多种作用不仅在典型的生理条件下明显,而且在病理环境中也很明显(Gopalakrishnan 等人,2021 年)。甘丙肽介导的信号传导的多效性和复杂性基于三种不同的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存在,即 GalR1、GalR2 和 GalR3,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递生物信号(Jiang 和 Zheng,2022 年)。此外,多年来发现了与甘丙肽分子具有部分同源性的新配体:GALP(甘丙肽样肽)和阿拉林。根据目前的知识,只有 GALP 能够激活甘丙肽受体,即 GalR2/GalR3,而阿拉林却不能,尽管它们具有部分同源性。阿拉林的特定受体尚不清楚(Fang 等人,2020 年;Abebe 等人,2022 年)。甘丙肽系统的最新成员是 spexin,它是一种具有多效性功能的小肽,可以激活人类 GalR2 和 GalR3 受体(Behrooz 等人,2020 年)。有多项研究描述了甘丙肽系统在代谢、食物摄入和肥胖中的重要作用。甘丙肽通过刺激 GalR1 在下丘脑中的活动会导致脂肪摄入增加。此外,它还有刺激正反馈的能力,从而导致过量脂肪摄入和肥胖(Marcos 和 Coveñas,2021 年)。这种失调可能会导致葡萄糖不耐受,从而导致 2 型糖尿病 (T2DM) 和代谢综合征(Fang 等人,2012 年)。类似地,脂肪摄入和摄食行为也可以通过 GALP 的活性进行改变 ( Takenoya 等人,2018 年)。最后,还证实了 spexin 在调节食物摄入、饱腹感以及随后的肥胖风险方面的作用 ( Behrooz 等人,2020 年)。Spexin 还被证明可以在体内和体外减轻高脂饮食 (HFD) 诱发的小鼠肝脂肪变性 ( Jasmine 等人,201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