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是一种主要的木材分解真菌,可以在木材上培养,也可以在以锯末为基础的基质上通过无菌培养,并添加某种麸皮。目前,无菌培养系统是首选,因为它有利于工业规模的种植。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评估了使用两种配方和不同堆肥期的堆肥基质种植香菇的可行性。在堆肥基质中可以种植这种蘑菇;然而,种植的成功取决于是否使用严格的巴氏灭菌法。只有在巴氏灭菌温度为 80°C 时,堆肥基质才有利于真菌菌丝的生长。此外,经过严格巴氏灭菌的堆肥基质的生产率和生物效率与非堆肥基质的生产率和生物效率相似。最佳效果是:堆肥 6 天,然后在 80°C 下进行 12 小时的巴氏杀菌,或者堆肥 4 天,然后高压灭菌 1 小时。
正文:蘑菇富含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多糖、萜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固醇和凝集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和肿瘤抑制等多种药理特性。一些著名菌种,包括香菇 (Lentinula edodes)、灵芝 (Ganoderma lucidum)、舞茸 (Grifola frondosa) 和云芝 (Trametes versicolor),因其增强免疫功能、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和转移的能力而受到广泛研究。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蘑菇衍生化合物可以影响关键的癌症相关途径,包括免疫调节、氧化应激减少和细胞周期停滞,表明它们具有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疗法的潜力。
放牧干扰可改变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改变反馈机制,促进植物生长或诱导植物防御。然而,人们对这种变化在不同放牧压力下如何发生和变化,以及根部代谢物在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研究研究了不同放牧压力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索了不同放牧压力改变根际微生物组的机制。放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功能和共表达网络。在轻度放牧(LG)下,一些腐生真菌,如香菇属、Ramichloridium 属、Ascobolus 属。和 Hyphoderma sp. 显著富集,而在重度放牧 (HG) 下,潜在有益的根际细菌,如 Stenotrophomonas sp.、Microbacterium sp. 和 Lysobacter sp. 显著富集。有益的菌根真菌 Schizothecium sp. 在 LG 和 HG 中均显著富集。此外,所有富集的有益微生物都与根系代谢物呈正相关,包括氨基酸 (AA)、短链有机酸 (SCOA) 和生物碱。这表明这些显著富集的根际微生物变化可能是由这些差异性根系代谢物引起的。在放牧压力下,推测根系代谢物,尤其是氨基酸如L-组氨酸,可能调控特定的腐生真菌参与物质转化和能量循环,促进植物生长。此外,为了缓解高放牧压力,提高植物的防御能力,推测根系在放牧干扰下会主动调节这些根系代谢物如氨基酸、中链氨基酸和生物碱的合成,然后分泌它们来促进一些特定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总之,禾本科植物可以通过改变根系代谢物的组成来调控有益微生物,在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放牧压力下,其响应策略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