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自由贸易真的让每个人都受益吗?
。 200 年前,1817 年 4 月 19 日,大卫·李嘉图的《原理》出版。在其中,他提出了一种理论,旨在解释各国为何进行贸易,以及基于机会成本的概念,解释出口和进口模式如何由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国家决定[...] 分区>
来源:Lars P Syll自由贸易真的让每个人都受益吗?
2024 年 7 月 5 日 11:12 | 发表于经济学 | 9 条评论 经济学 9 条评论.视频
视频两百年前,1817 年 4 月 19 日,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原理》出版。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理论,旨在解释各国为何进行贸易,并基于机会成本的概念,解释出口和进口模式如何由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和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的国家所决定。
原则尽管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本身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但它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比较优势会是这样。20 世纪初,两位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和贝蒂尔·俄林——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定理,根据该理论/模型/定理,比较优势源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各国在生产使用各国最丰富生产要素的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各国主要出口使用丰富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主要使用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
本身 为什么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以及 Vanek、Stolper 和 Samuelson 等人对它的阐述——建立在一系列限制性和不切实际的假设之上。除了标准的市场清算均衡假设之外,最重要的假设是:
(1) 各国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
(2) 生产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
(3) 在各国内部,要素替代性几乎是无限的。
(4) 要素价格均等化(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扩展)。
正如几乎所有对该定理的实证检验所表明的那样,这些假设完全不切实际。 也就是说,它们在经验上是错误的。